四、南泉普愿

四、南泉普愿

普愿(748—834),郑州新郑(在今河南)人,俗姓王,常称王老师。年10岁出家,到大隈山投大慧禅师受业,30岁时到嵩山会善寺从皓律师受具足戒,此后研习相部宗(唐法砺的戒律学说)律学,又学习《楞伽经》、《华严经》和中观论书《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等,能言善辩。在他到洪州师事马祖时,马祖“门下八百余人,每参听之后,寻绎师说,是非纷错”,他发表的见解经常受到同门的尊重。贞元十一年(795)前往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的南泉山“堙谷刊木,以构禅宇”。他经常从事牧牛、垦田、种植等劳动,足不下南泉达30多年。太和七年(833)陆亘任宣歙观察使,与护军刘公迎请普愿下山传法,受到众多僧俗信徒的礼敬。太和八年(834)去世,年87岁。由膳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刘轲撰写碑文。有弟子契元、文畅等九百余人,于后世著名者有赵州从谂、衢州子湖山利纵等。(《宋高僧传》卷十一〈普愿传〉)[26]

普愿的传法语录载于《祖堂集》卷十六〈南泉传〉、《景德传灯录》卷八〈普愿传〉、卷二十八〈普愿语录〉和《古尊宿语录》卷十二。现仅扼要介绍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