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净心与净土念佛

(四)自我净心与净土念佛

在中国佛教史上西方阿弥陀佛净土信仰在民间十分盛行,并且几乎被各个佛教宗派所吸收。唐代道绰(562—645)著《安乐集》,提出依据《无量寿经》等经典修持净土法门的佛法叫“净土门”,与此相对的修持禅定、智慧、读诵等的佛法则为“圣道门”,认为前者易修,后者难修,特别提倡口称阿弥陀佛的名号的修行方法,说念佛可以灭罪,死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后,善导(613—681)著《观无量寿经疏》等,大力倡导口称念佛,认为一切“罪恶凡夫”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都能在死后往生西方净土[16]。此外,各宗也有不少人提倡净土信仰。受此影响,社会上信奉西方净土念佛法门的人日多。在禅宗兴起之时,也正是净土念佛信仰十分盛行的时候。

《六祖坛经》记载,慧能在韶州大梵寺说般若法,为信徒授无相戒之后,韶州刺史韦琚向慧能就佛法请教,说:

弟子见僧俗常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被否?望为破疑。

对此,慧能在表面上并不否认佛经中有关于西方净土的说教。但他表示,本来西方净土离现实不远,但对于素质低的人(“下根”)来讲,它是远的,而对于具有“上智”的人来讲,它在近处,意为自净其心,净土即在眼前。他接着说:

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净心即无罪;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迷人愿生东方。两者所在处,并皆一种心地,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除十恶即行十万,无八邪即过八千,但行直心,到如弹指。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顿教大乘,念佛往生路远,如何得达?

其中的“十善”体现在人的行为、语言、思想三个方面,有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挑拨离间)、不恶口(不骂人)、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与此相反则为“十恶”。“八邪”是指违背大乘中观“八不中道”(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或佛教基本教理“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八种“邪”的认识和行为。慧能在这段引文中说,虽然佛法只有一种,但有所觉悟的人和迷惑的人对它看法有别,理解的快慢也不一样。对于自性没有一点觉悟的人总是希望通过念佛在死后往生西方净土,而对于对自性有所觉悟的人来说,则着眼自净其心。正像《维摩经》的〈佛国品〉所说的那样:“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净土净。”关键在于能否使自心清净,有了清净之心,净土就在眼前。慧能相对于“西方净土”的概念,提出一个“东方人”称谓。他针对信仰净土念佛法门的人的心态,风趣地说:虽生为“东方人”,但自净其心就无罪,何必非要发愿念佛往生西方呢?即使是“西方人”,如果其心不净也是有罪的;在这样不觉悟的人当中也许有的正在发愿往生“东方”呢!他表示,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从根本上来说都有同样清净的“心地”(真如佛性)。对于认识这点并能自我净心的人来说,西方净土确实不远;而对于迷惑这点并且心不净的人来说,即使终生念佛也难到西方净土,便认为西方净土非常遥远。其实,如果能够断除“十恶”、“八邪”而自觉实行“十善”,使自己心地真诚纯净,就相当于迅速飞越十万八千里,到西方净土只在刹那之间。这不外是说,佛与佛国净土本来就在人们自己的心中,只要净心行善,西方净土就立即显现在眼前。

在慧能向韦琚等信众说了上述的话之后,又突然对他们说:“与使君移西方刹那间,目前便见”;“一时见西方”。使得大家一时愕然,不知所说是什么。慧能立即解释说:世人的身体好像是一座城,人的“眼耳鼻舌身”相当于外面的五座城门,而“意”相当于城内的门。“心”相当于城中的土地,“性”相当于城中的王,

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是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是释迦,平直即是弥勒。人我(按:指执著区别他人、自我之见)即是须弥(按:须弥山,佛教所说在世界中心的高山),邪心即是海水,烦恼即是波浪,毒心即是恶龙,尘劳即是鱼鳖,虚妄即是鬼神,三毒(按:指贪瞋痴)即是地狱,愚痴即是畜生,十善即是天堂。无人我,须弥自倒;除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施大智慧光明,照耀六门清净,照破六欲诸天下(按:指佛教所说的六欲天),照三毒若除,地狱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进一步发挥佛、净土不在他方,而在自性的思想。佛与众生的区别就在于能否觉悟自性。因此,要想成佛,不要向外追求,而应在“识心见性”上下功夫。一切外在的高山、深海、恶龙、鱼鳖以及鬼神、地狱,都不过是自身各种情欲烦恼、违背佛教见解所变现出来的,而行“十善”则意味着进天堂;如果断除种种情欲烦恼、“邪见”,使自性清净,就会使佛从自性显现,使光明净土立刻出现。据载,韦刺史等听见慧能这段描述后,当即“赞声彻天”。慧能还说,人们若想修行,不一定非在寺不可,“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恶之人。在家若修行,如东方人修善,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西方”。

慧能强调觉悟自性,自修自悟,反对一切追求外在的佛菩萨、佛国净土等做法,可以说是对传统佛教和其它佛教宗派的严重冲击。后世禅宗内部有人强调“唯心净土”的思想(见宋代延寿《万善同归集》),应当说都是受到了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