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成立及其早期发展——所谓“东山法门”
2025年09月26日
第三章 禅宗的成立及其早期发展——所谓“东山法门”
隋唐二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空前发展,居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强国地位。在思想文化的多元复合结构之中,儒家学说占据正统的地位,但佛、道二教也很有影响,具有与儒家鼎足而立的社会势力。三教之间既互相斗争,又互相融摄吸收,使三教思想都得到进一步充实和丰富,由此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佛教在经过长期与传统文化、习俗的融会结合之后,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宗派,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还有禅宗。其中的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三个宗派。
关于禅宗的正式成立,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过去长期流行的传统说法,即以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传法作为中国有禅宗的开始;一种是基于中国禅宗长期以唐中期慧能开创的南宗为主流的认识,便以慧能为“实际创始人”,以慧能从弘忍受法南下到曹溪传法作为禅宗的正式成立。本书根据中外学者近70年来对敦煌禅宗文献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反复思索,认为以唐初在黄梅传法的道信、弘忍作为禅宗正式创始人比较妥当。他们正式创立的禅宗,在弘忍去世之后发生分裂,以弘忍的弟子神秀、普寂为代表的北宗禅曾长期流行在以东西二京为中心的北方广大地区,而以慧能为代表的南宗禅则流行于南方一带,唐末以后逐渐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