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概览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围绕主题共选编了四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文章,分别是三篇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一篇略读课文《珍珠鸟》,这四篇课文都出自名家之手,写的都是事物,体裁都是散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能够唤起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之情。“口语交际”的内容为“制定班级公约”,“习作”的内容为“我的心爱之物”,在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编者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包括阅读与表达两个方面,阅读训练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表达训练要素为“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白鹭》通过对白鹭颜色、身段的描写,以及水田闲钓、清晨望哨、黄昏低飞三幅画面带领我们感受白鹭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激发人们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落花生》围绕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四部分内容,让我们明白花生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品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语言朴实,字里行间都氤氲着暖意。

《桂花雨》写了作者对童年“摇花乐”的美好回忆,让我们体会到作者蕴藏在“桂花雨”里浓浓的思乡之情。

《珍珠鸟》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以亲切细腻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揭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人生哲理。

这四篇课文都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或事情来抒发感情的,方法有借物抒情、借物喻人和借事抒情等。

“口语交际”训练要素是:发言时要控制时间。讨论后作小结,既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说明不同意见。

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要求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由读到写,迁移运用。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生字,读准“便、待”等多音字,会写“宜、鹤、嫌”等生字,理解积累“精巧、悠然、爱慕、体面”等词语。

本单元的会认字,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画记出来,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僻字和容易识错的字“喙、嵌、眸”要引导学生理解意思,反复练习,读准字音。多音字“便”“待”需要结合语境在拓展中掌握。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独体字等,学习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时学会观察分析,迁移运用。

要求理解的词语中,借助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通过造句找近义词、反义词的方式加以巩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运用联系资料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把观察与想象结合,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具体理解。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有借物抒情、借物喻人和借事抒情等。《白鹭》通过对白鹭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就是借物抒情;《落花生》中父亲以花生喻人,阐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桂花雨》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的快乐,借家乡物、童年事来表达思乡之情,这就是借事抒情;《珍珠鸟》通过描写鸟儿从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既是借物抒情,也是借事明理。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四篇课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句子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是全文的中心,理解这些句子就可以理解文章所承载的思想哲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老师要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体会,做到感悟、积累、运用相结合。

3.理解体会作者运用对比突出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够在表达实践中运用。能够运用加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几篇课文中,对比的写作方法运用非常巧妙,《白鹭》中将白鹭与白鹤、朱鹭和苍鹭对比,突出白鹭的“精巧”和“适宜”;《落花生》中将花生与桃子、石榴和苹果对比,突出花生的“朴实无华”和“默默无闻”;《桂花雨》中将桂花与梅花对比,突出桂花的平凡。这些对比方法的运用,突出了事物的特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篇课文脉络清晰,在教学中运用添加小标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能够在发言中控制时间,在讨论后作小结时,能做到既总结共同意见,也说明不同意见。能够写出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及喜爱原因,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制定班级公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班级公约的重要性,善于发现班级生活中的不良现象,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要求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班级总结,要注意控制好发言时间。

习作是《我的心爱之物》,要求学生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就其样子、来历及心爱的缘由展开描写,并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借助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

单元教学建议

1.重点词句,多方法理解。

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把握“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把握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这一条主线,要求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体验,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采取多种方法理解。

反复品读,读出感悟。文章中的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要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不但读流利读正确,更要读出情感。如《白鹭》中“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在反复的吟诵中就会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白鹭的精巧和适宜。《落花生》中,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就会读出温暖的感觉,就更容易理解父亲的话。

联系上下文,读出理解。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要联系上下文,如《桂花雨》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我们联系上文就知道,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这桂花香里,有亲情,有乡情,有回忆,是独一无二的,是其他地方的桂花所没有的。

搜集资料,读懂作者。本组课文内涵丰富、充满真情,都是名家名篇,有多个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教学时要抓住课文预习,通过预习,搜集了解作者的资料及写作的时代背景,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这类句子,解读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2.读写结合,提升能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包括阅读与表达两个方面,阅读训练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表达训练要素为“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加强阅读训练,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学习《落花生》后,根据课后的小练笔来训练,从平凡的事物中寻找切入点,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让学生在模仿中练习,并融入自己的情感。由“竹子”联想到不惧困难、高风亮节的文人墨客,由“路灯”联想到的人生导师。

在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中,要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就其样子、来历以及心爱的缘由展开描写,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3.阅读延伸,激发兴趣。

本组课文要求学生借助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文章所描写的事物的如诗如画的美,感受课文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升语文能力。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阅读的延伸,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加深阅读的深度与广度。阅读相关作品,进行阅读迁移,全面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切实培养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