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机灵。——( )
和顺善良。——( )
强壮有力。——( )
精巧细致。——( )
美丽而不俗气。——( )
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 )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都介绍了松鼠的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回答。
课文先后介绍了松鼠外形、性格和行为特点等方面内容,使我们看到了一只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
二、品味语言
教师过渡:除了文章内容方面的特点,这篇课文的语言更有特点,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共同品味语言方面的特点。
课件出示:
第一组:课文中对松鼠的描述。
①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②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
③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第二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松鼠的说明。
①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②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③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教师提问:两段文字进行比较,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
全班交流。
第一组: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把松鼠当作人来写。
第二组:语言准确,用具体的数字说明。
教师小结:说明文作为传播知识的文体,既可以采用客观严谨的数据进行说明,也可以将动物拟人化,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说明。
三、拓展延伸
介绍一种事物。
1.小组内说一说,如何介绍一种事物?
2.写一段话介绍事物,要求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采用合适的语言风格。
作业设计
1.结合具体语境,品味下列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1)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触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用你喜欢的语言风格介绍一种事物,要求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作业说明
本课作业共有2道题,第1题是对说明文语言的品味,一个“衬”字把松鼠的小面孔和翘尾巴连成一个漂亮的整体,让人对松鼠的外形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触动”一词更加准确说明了松鼠反应机警,使人们能具体感知松鼠的机敏与快速反应的能力。第2题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初步尝试运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事物。这是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综合运用,需要学生对课上学习习作方法进行梳理和整合,同时也为单元习作作好了铺垫。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松鼠
第2课时
松鼠
语言生动 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