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白鹭
❀备课资料❀
课文赏析
《白鹭》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白鹭这一普普通通的常见水禽,经过郭沫若寥寥数笔的描摹,就显得那么精巧适宜,栩栩如生。
作者开篇把白鹭比作一首诗,而且是一首精巧的诗,优美而富有意境。由此,在读者心中播下一颗美的种子,等着它发芽,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来。
第2至5自然段描写白鹭的外形,第2自然段中作者扣住“适宜”一词,从色素的配合和身段的大小来写,承接前面的“精巧”,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让人感觉舒适美丽。作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第3自然段中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强调了它的“适宜”。第5自然段中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白鹭“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真让人惊叹白鹭全身无一处不适宜。其独特之美超然于其他鸟类之上,自然,那些美丽的白鹤、朱鹭、苍鹭定会自叹不如了,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
第6到8自然段是作者对白鹭活动的描写:水田闲钓图——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清晨望哨图——悠然而孤独的思想者;黄昏低飞图——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再看:白鹭“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够让人提心吊胆了,可白鹭却处之泰然,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读到这儿,才发现郭沫若表面是写白鹭,其实是在写人。这自然也是郭沫若的自我写照。因为,他在革命的激流漩涡中永葆白鹭的一身清白,更有处之泰然的风采。
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生命如歌,只要它在瞬间创造了辉煌,这首歌就不会停止,永远,永远。生活中许多像白鹭一样默默无闻的人,只要尽心尽力地活着的劳动者,虽不能创造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也一样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全文语言精练,有种清新淡雅之美,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惊叹之情,隐潜在字里行间,这样的感情流露才是自然的、真挚的。
《白鹭》一曲已终,仍让人感到余音袅袅,绕梁不绝。
阅读链接
白蝴蝶之恋
刘白羽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
我在草地上走着,忽然,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蝴蝶给雨水打落在地面上,沾湿的翅膀轻微地簌簌颤动着,张不开来。它奄奄一息,即将逝去。但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多么可怜呀!
它从哪儿来?要飞向哪儿去?我痴痴望着它。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
我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白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这已经冷僵了的小生灵发蔫了,它的细细的足脚动弹了一下,就歪倒在我的手中。
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蒙了吧?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乎像丝一样细的脚。可是,这纤细的小生灵,它飞翔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
它活过来了,我竟感到无限的喜悦。
这时,风过去了,雨也过去了。太阳用明亮的光辉照满人间,一切都那样晶莹,那样明媚,树叶由嫩绿变成深绿了,草地上开满小米粒那样黄的小花朵。我把蝴蝶放在盛满阳光的一片嫩叶上,我向草地上漫步而去了。但我的灵魂里在呐喊——开始像很遥远、很遥远……,我还以为天空中又来了风、来了雨,后来我才知道就在我的心灵深处:你为什么把一个生灵弃置不顾?……于是我折转身又走回去,又走到那株古老婆娑的大树那儿。谁知那只白蝴蝶缓缓地、缓缓地在树叶上蠕动呢!我不惊动它,只静静地看着。阳光闪发着一种淡红色,在那叶片上颤悸、燃烧,于是带来了火、热、光明、生命,雨珠给它晒干了,风沙给它扫净了,那树叶像一片绿玻璃片一样透明、明亮。
我那美丽的白蝴蝶呀!我那勇敢的白蝴蝶呀!它试了几次,终于一跃而起,展翅飞翔,活泼伶俐地在我周围翩翩飞舞了好一阵,又向清明如洗的空中冉冉飞去,像一片小小的雪花,愈飞愈远,消失不见了。
这时,一江春水在我心头轻轻地荡漾了一下。在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是当它真的自由翱翔而去时我又感到如此失落、怅惘,“唉!人啊人……”我默默伫立了一阵,转身向青草地走去。
课文基础字词句
《白鹭》课后要求认、读的字有“鹭、嫌、嵌、匣、嗜、韵”,学生可根据字的结构和偏旁部首识记,读准音,认清形,联系课文理解字义,适当进行拓词训练。重点区分“匣、嗜”的读音。
要求记写的字涉及四种字形结构:半包围结构的“匣”;上下结构的“宜、嵌、恩”;左右结构的“鹤、嫌、框、哨、韵”;独体结构的“朱”。学生在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每种字形结构,学会迁移运用。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写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并与同伴交流。
抓住重点段落指导朗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要读出节奏。根据提示运用加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建议
1.查找资料,通过课前预习学习课文。这篇课文描写的是白鹭,作者通过描写白鹭的样子和活动来展现它的精巧。对于白鹭,大部分学生都不熟悉,它是什么样子?生活在什么地方?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这篇散文?要让学生通过课前搜集白鹭的资料和图片,再进行学习,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抓关键词句,品悟白鹭之美。文章开篇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总领全文,给读者以诗意的期待,扣住“精巧”一词,引领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感受白鹭的精巧。样子精巧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动作精巧优雅,从“水田闲钓”“清晨望哨”“黄昏低飞”这三个画面中感受。
3.抓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形式多样。在重点词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中体会文本语言形式多样的表达效果。本课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朗读的语气,调动学生积极性,读出喜爱之情。抓住文中留白的部分,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平台,创造说话机会。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生字,会写“宜、鹤”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背诵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感受白鹭的美。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搜集白鹭的资料,搜集作者郭沫若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