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圆明园的毁灭
❀备课资料❀
课文赏析
本文内容的安排呈现出悲剧的审美意识——“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文章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将圆明园富丽堂皇的建筑和园内丰富、珍贵的藏品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对祖国灿烂文化心生热爱,同时激发了人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愤慨,增强人们不忘历史、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明义,点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文物,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丽。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讲述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末尾“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与开头遥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愤怒、痛惜和不可置信。整个结构浑然一体。
整篇文章主要采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通过运用大量笔墨着力描摹昔日圆明园的灿烂辉煌来表达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从而激发人们心中的愤慨和仇恨。
阅读链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勒上尉的信
先生:
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你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课文基础字词句
本篇课文中,要求能够正确认读和掌握书写的生字,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交流识字方法进行巩固,加深印象。课文中要求掌握和积累的词语,可以先整理,根据词语描写的特点进行分类学习,如“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等,可通过看图来学习,“销毁、搬运”等通过动作来体会。
教学建议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如何被毁灭的并不是教学的重点。要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文中有很多描述圆明园昔日建筑的华美、富丽堂皇的内容,这些内容学生通过看图是很容易能够体会的。但是圆明园中藏品之丰富,价值之高却需要学生抓住关键词来理解。比如“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一句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上自先秦时代”“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和“各种”等。还可以查找拓展资料:一幅名人书画价值,圆明园中流失的文物在拍卖会上的拍卖价格,这些直观的数字都能给学生以震撼,从而感受到圆明园被毁灭实在可惜,令人痛心,并通过朗读把对圆明园被毁灭的愤慨之情、痛惜之情读出来。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读“估”等生字,会写“毁”等生字,掌握“毁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读出情感变化。
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准确把握课文主题。
4.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