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珍珠鸟
❀备课资料❀
课文赏析
《珍珠鸟》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它通过对人鸟相亲的描写、对浓郁诗意的抒发和对深刻哲理的揭示,显示出作家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文章一共1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开头一句就是“真好!”独词成句,置于篇首,然后补上“真好”的内涵,如此开头,别出心裁,充分表达了“我”对朋友送来的珍珠鸟的满意之感、喜爱之情。
第2自然段点明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第3~4自然段写这对珍珠鸟与“我”一点点熟悉了。“我”用茂盛的吊兰蒙盖鸟笼,“很少扒开垂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小鸟就在“我”为它们创造的这种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开始了新的生活。
第5~12自然段写珍珠鸟的雏儿和“我”渐渐地亲近起来。具体表现:活动的范围离“我”越来越近,表现越来越放肆。先是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站在书架,啄着书脊,撞灯绳,逃到画框上);后来胆子渐渐大了,落在“我”的书桌上(蹦到茶杯喝茶,跑到稿纸上,绕笔尖蹦,啄笔尖,啄手指);再后来居然落到“我”的肩上,在“我”的肩头睡觉。雏儿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我”“不管它”,“不去伤害它”,“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不动声色地写”,还“抚一抚”它,“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文中对珍珠鸟和“我”行为表现的细致描写,展现出动物与人和睦相处的有趣而感人的情景。
第13~14自然段写“我”的感受。是人鸟之间的真情,深深感动了作者,于是作者于笔尖流泻下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作者在字里行间里流露出这样的信息:无论是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界都可以和谐相处,创造出更美好的境界。
阅读链接
黄鹂——病期琐事
孙犁
这种鸟儿,在我的家乡好像很少见。童年时,我很迷恋过一阵捕捉鸟儿的勾当。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或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树下面网罗虎不拉儿的时候,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它既不在我那小小的村庄后边高大的白杨树上同黧鸡儿一同鸣叫,也不在村南边那片神秘的大苇塘里和苇咋儿一块筑窠。
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因为职业的关系,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真是有些奇怪,有时简直近于一种狂热。在战争不暇的日子里,这种观察飞禽走兽的闲情逸致,不知对我的身心情感,起着什么性质的影响。
前几年,终于病了。为了疗养,来到了多年向往的青岛。
春天,我移居到离海边很近,只隔着一片杨树林洼地的一幢小楼房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清晨黄昏,我常常到那杨树林里散步。有一天,我发现有两只黄鹂飞来了。
这一次,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深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并不匆匆离开,大有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意思。
每天,天一发亮,我听到它们的叫声,就轻轻打开窗帘,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观赏黄鹂,竟成了我的一种日课。一听到它们叫唤,心里就很高兴,视线也就转到杨树上,我很担心它们一旦要离此他去。这里是很安静的,甚至有些近于荒凉,它们也许会安心居住下去的。我在树林里徘徊着,仰望着,有时坐在小石凳上谛听着,但总找不到它们的窠巢所在,它们是怎样安排自己的住室和产房的呢?
一天清晨,我又到树林里散步,和我患同一种病症的史同志手里拿着一支猎枪,正在瞄准树上。
“打什么鸟儿?”我赶紧过去问。
“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看我的枪法。”
这时候,我不想欣赏他的枪技,我但愿他的枪法不准。他瞄了一会儿,黄鹂发觉飞走了。趁此机会,我以老病友的资格,请他不要射击黄鹂,因为我很喜欢这种鸟儿。
我很感激老史同志对友谊的尊重。他立刻答应了我的要求,没有丝毫不平之气。并且说:
“养病么,喜欢什么就多看看,多听听。”
这是真诚的同病相怜。他玩猎枪,也是为了养病,能在兴头儿上照顾旁人,这种品质不是很难得吗?
有一次,在东海岸的长堤上,一位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只是为了讨取身边女朋友的一笑,就开枪射死了一只回翔在天空的海鸥。一群海鸥受惊远飏,被射死的海鸥落在海面上,被怒涛拍击漂卷。胜利品无法取到,那位女人请在海面上操作的海带培养工人帮助打捞,工人们愤怒地掉头划船而去。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房子里,无可奈何地写了几句诗,也终于没有完成,因为契诃夫在好几种作品里写到了这种人。我的笔墨又怎能更多地为他们的业绩生色?
在他们的房间里,只挂着契诃夫为他们写的褒词就够了。
惋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谊,不能得到这两只惊弓之鸟的理解,它们竟一去不返。从此,清晨起来,白杨萧萧,再也听不到那种清脆的叫声。夏天来了,我忙着到浴场去游泳,渐渐把它们忘掉了。
有一天我去逛鸟市。那地方卖鸟儿的很少了,现在生产第一,游闲事物,相应减少,是很自然的。在一处转角地方,有一个卖鸟笼的老头儿,坐在一条板凳上,手里玩弄着一只黄鹂。黄鹂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我站住了,我望着黄鹂,忽然觉得它的焦黄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带有一种凄惨的神气。
“你要吗?多好玩儿!”老头儿望望我问了。
“我不要。”我转身走开了。
我想,这种鸟儿是不能饲养的,它不久会被折磨得死去。
这种鸟儿,即使在动物园里,也不能从容地生活下去吧,它需要的天地太宽阔了。
从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想起黄鹂。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文章的好处。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教学建议
1.导语引路,自读自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学生读导语,根据要求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含义深刻的句子旁边写下批注。
2.创设情境,交流品读。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文字的品读,通过转换角色让学生深刻感悟珍珠鸟的内心世界,真切感受到小鸟对人的戒备心随着作者对它的关爱和信任逐渐消失了,让学生把这种变化读出来。让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深刻体会到是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赢得了珍珠鸟的信赖。
3.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信赖,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人与鸟儿如此,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界都可以和谐相处,创造出更美好的境界。读完课文,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进行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进行拓展,深化主题。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运用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增强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3.学习作者通过叙述与珍珠鸟的相处过程,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运用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增强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教学准备
1.自读课文,搜集作者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你喜欢鸟儿吗?说说理由。
2.作家冯骥才的朋友送给他一对珍珠鸟,于是,人和鸟之间便诞生了一个和谐美丽的故事。
(板书:珍珠鸟)
二、导语引路,自读自悟
1.指名读导语,明确略读要求。
默读课文,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找出这样的语句,体会“我”和珍珠鸟的情意。
2.根据要求自主阅读,找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
3.思考:珍珠鸟和作者的关系发生什么变化?
(板书:害怕——亲近——信赖)
三、交流品读,感悟信赖
1.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2.“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3.学生交流,梳理为三件事。
第一件事:为鸟安排舒适温暖、幽静的窝。
第二件事:决不惊扰它们。
第三件事: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我”不管它,不伤害它。
4.画出体现珍珠鸟可爱的句子,交流体会“我”和珍珠鸟的情意。
(1)瞧,多么像它的父母……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寥寥几笔,一只可爱的雏鸟出现在我们眼前。(读出可爱)
(2)一会儿落在柜顶上,……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小鸟肯定感受到了主人对它的宠爱,它才会这样淘气,甚至是有点肆无忌惮。
(3)渐渐它胆子大了,……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感受到小鸟的可爱淘气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4)有一天,……难道在做梦?
从“居然、竟、趴……”等词中感受珍珠鸟对“我”的亲近,对“我”的信赖。
四、总结升华,学习表达
1.望着这和谐的画面,感受着鸟儿的亲近,作者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交流理解这句话。(联系课文回答)
小鸟从怕人到在“我”肩上睡着,是对“我”的信赖所致,而这种信赖,源于“我”对小鸟的关心、喜爱。
3.作者是怎样抒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的?
借物抒情——借助具体事物和事情抒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4.课件出示。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你有义务去信任另一个人,除非你能证实那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权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实不值得那个人信任。
——[美]戴维·威斯格特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和动物、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感人故事,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开一个主题班会。
作业设计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它先是离我( ),见我不去( )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 )上,俯下头来( ),再偏过脸( )我的反应。
(2)我笔尖一动,( )下一时的感受:(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按要求写句子。
(1)珍珠鸟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珍珠鸟从幽静的丛林中传出又细又亮的叫声。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说明
本课作业共2题:第1题为按照课文内容填空,抓住重点词语巩固课文,要求在课堂完成;第2题是句子练习,让学生学会句式的迁移运用,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珍珠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