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概览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学生进入高年级,课内外阅读量逐渐增加,阅读材料的种类不断丰富,掌握并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对于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尤为重要。安排本单元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围绕“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教材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介绍了相应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落实教学目标。每篇课文均编排学习提示,与课后练习相照应,介绍提高阅读速度的具体方法。四篇课文题材各不相同。《搭石》描写了一幅幅与搭石有关的乡村画面,呈现出淳朴美好的乡情和民风;《将相和》讲述战国时期廉颇、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由“不和”到“和”的过程;《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通过比较等方法介绍了多种事物的运动速度;《冀中的地道战》介绍冀中军民如何利用地道战粉碎敌人的“扫荡”。在本单元中,编者还编排了“习作”和“语文园地”。“语文园地”设置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搭石》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家乡环境的介绍,反映出“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将相和》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介绍事物运动速度的说明文。课文从人们最熟悉的自身奔跑速度开始介绍,到鸵鸟、猎豹、游隼三种动物的速度,接着谈到天空中的飞机、太空中的火箭、流星体的速度,最后说到光速。课文在写法上具有独特之处:一是题目设问,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二是段落的表达方式相似,运用准确的数据,借助比较说明,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的都是一种事物要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脉络清晰,语言简练明了。
《冀中的地道战》分别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地道如何方便人民生活生产、如何对付和防御敌人的“扫荡”、地道里的人如何了解地面的情况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斗志。整篇文章由浅入深,娓娓道来,语言平实却引人入胜。
单元教学目标
1.根据学情以及汉字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记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记,让学生用不同读音组成词语加深理解,读准“间、强、划、削、冠、任”等多音字;通过借助偏旁或结合词语、关键笔画的分析,正确书写生字、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生活等方法,理解“懒惰”“协调有序”“人影绰绰”“联结”“负荆请罪”“上卿”“堡垒”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够运用。
本单元的识字写字教学,要凸显“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阅读策略。识字写字的学习,如果学生像以往那样“见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注音多读几遍”,势必会使阅读的速度慢下来,因此在初读课文的环节,教师要提醒学生借助具体语境猜读意思即可,可以略过,不必反复回读,可以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熟悉并记住这些生字的读音。如“隼”,读到“游隼”的时候,可能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动物,也不知道“隼”字怎么读,但只要借助句中的“俯冲”体会到这是一种鸟的名字,就可以了。学习“赢”字时,让学生观察字形,回忆二年级学过的《“贝”的故事》,理解带“贝”的字大多与货币有关,“赢”字有获利的意思,可以把“赢”字拆为“亡、口、月、贝、凡”进行记忆。
掌握本单元“间、强、划、削、冠、任”等多音字的读音,一是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记,二是让学生用不同的读音组成词语加深理解。如:多音字“冠”读作“guàn”时,是动词“居第一位”或“把帽子戴在头上”的意思,文中的“冠军”一词取第一个义项。
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中,有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协调。如“喷”字左边的口字旁要写得小一些,右边“贲”要写得紧凑一些,中间的草字头要写得扁而宽。有上下结构的字,其中“箭、筒”都是竹字头的字,“箭”中间的长横要写得平正、稍长,“筒”字下面的“同”要写得方正。还有需要重点指导书写注意的字,如“冠、枚、置”。写“冠”字时要注意部首是“冖”,不要写成“宀”;写“枚”字时注意不要把“攵”写成“夊”。“置”上边的“四”要写得扁一些,下面是“直”,里面是三横,要写得紧凑一些,末笔横要写得长一些。
2.学习“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连词成句地读”“抓住关键词句”“带着问题读”等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习惯,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在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的基础上,《搭石》作为本单元开篇,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时“集中注意力”的阅读习惯,学习不回读的阅读方法,这是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和起点;《将相和》学习扩大视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尽可能连词成句地读文章;《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段落特点,抓住关键语句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冀中的地道战》主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做积极的阅读者,并且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本单元学习的相关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词句段运用”提示学生在阅读时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整个单元为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导和实践运用的机会。
3.借助朗读想象画面,多读课文,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理解课文主旨,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运用“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的经验和方法,再读课文,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上,更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
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如《搭石》一文中,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搭石”,围绕“搭石”作者写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要求学生能用完整、通畅的句子来回答问题。在学生概括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还应该让学生头脑中想象出鲜活的画面,在小组或全班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并要求结合具体语句说,避免泛泛而谈。如,学生谈到“摆放搭石”时,要具体说出“秋凉”(时令)、“平整方正”(石材要求)、“二尺左右”(间距)、“横着摆上一排”(搭石的样子)……以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明白当地人摆搭石的用心。
引导学生结合朗读把自己感受到的画面表达出来。指导朗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课文中美的画面和情感。二是注意文章中标点符号的运用,长短句的结合,力求读得自然流畅,富有节奏。如,《搭石》的第3自然段,“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第一句结尾用感叹号表达作者对走搭石的感慨,朗读时重音可以放在“协调有序”上;“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读得语气连贯、自然;读“嗒嗒的声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时,读出欢快的节奏。
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出关键问题,如,将相之间是怎样由“不和”到“和”的?故事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记录阅读时间,并提醒学生继续有意识地用学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4.通过印象深刻的画面或具体的事例感受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在熟知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借助具体事例说一说对蔺相如、廉颇的印象。可以采用限时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前期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熟知了故事情节,此时更需要提醒学生默读课文时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连词成句地读”,尽量扩大阅读的视域。
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根据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特点。
文章的对话很多,学生很容易抓住其中的某一点谈一些零散的体会,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统览全篇,画出语言描写的相关语句,体会以语言为切入点,结合人物说话时的交流对象、所面临的局势、语气、神态、动作等综合分析,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对人物的看法,从而体会人物内心,把握人物形象。要避免泛泛而谈,避免简单地给人物“贴标签”。
单元教学建议
1.“提高阅读速度”不等同于“快速阅读”。本单元教学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目的在于理解,而非专注于速度本身,更不是要让学生全部“一目十行”,从而失去了享受阅读的乐趣,失去了精读课文的技能。我们让学生关注阅读的速度,学习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是想让学生具有“想快则快,想慢则慢”的能力。要重在关注和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强化学生阅读时的“速度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提升阅读速度的一般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要避免把本单元理解为“快速阅读方法训练”单元,更不能把阅读课上成“速读方法”的机械训练课。
2.要把握好“提高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提高阅读速度”不是一味地求快,它与阅读理解的要求是同步的。没有同步的理解,再快的阅读速度都没有意义。本单元编选的课文都要求精读,既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也要达成理解内容的目标。“提高阅读速度”的意识要贯穿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还是深入研读课文,阅读都要讲求速度。
3.要不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快有慢,理解能力有高有低,要注意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相互分享阅读经验。一方面有助于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检测自己的阅读效果,找出不足,进而有意识地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本单元课文不建议安排预习,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与之前的阅读速度进行对照,体验阅读速度提升的成就感。
4.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加强提高阅读速度方法的运用。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有了方法、策略就能运用自如,而是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不断练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不仅要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落实,也要在以后的课内外阅读中不断实践,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阅读中,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策略”并不是一节课就可以教会的,学生从有所认知,到形成能力,再到养成习惯,最终形成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不仅需要方法的指导,也需要不断的阅读实践。所以我们期待的是,这个单元的学习仅仅是一个开始,学生在未来的阅读实践中,能够反复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逐渐达到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