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背诵第一则。

2.上节课,我们提炼了孔子的读书方法,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朱熹对读书又有什么体会呢?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二则。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处理好文章的停顿。

2.借助注释,理解意思,做好批注。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这三者有什么关联呢?继而理解第二句。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2)这三到之中,哪“到”最重要?为什么?理解“急”就是“重要”的意思。“岂”表示“难道,哪里”。

(3)最后总结出朱熹的读书方法是:心到,眼到,口到。

(4)这三者可以换位置吗?为什么?

3.读懂两则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借助工具书理解。

4.描红仿影,迁移训练。

(1)观察:“耻、诲、谓、诵、岂”字形结构。

(2)发现:“耻、诲、谓、诵”是左右结构,“岂”是上下结构。

(3)书写时注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上下结构,要注意比例。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说笔顺、组词。

(5)学生练写,互动评价。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制作一张关于读书的手抄报。

作业说明

本课作业共两题:第1题为口头背诵作业,经典的传统文章,除了了解以外,背诵是识记的一个好办法。大量地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性情。第2题作为课后综合性作业,可以全面地培养学生读、写、画等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古人谈读书

借助注释理解 《论语》聪敏勤学实事求是持之以恒学思结合

联系上下文理解 朱熹 心到 眼到 口到

借助工具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