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概览
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围绕该主题设置了三篇从不同角度来谈读书的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同时,明白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领悟阅读与表达的关系,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与表达的习惯。
《古人谈读书》摘录了孔子、朱熹两位古圣贤大家的读书之论。分别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的读书态度,“心到、眼到、口到”的读书方法等方面来谈读书。
《忆读书》是冰心的一篇散文。全文以“忆”为线索,讲述了作者的读书经历,述说了作者对读书的体会和对“好书”的看法,抒发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及以读书为乐的情感。
《我的“长生果”》是作家叶文玲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层次分明,承转自然。作者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从小画片到连环画,再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增加。在潜心的阅读中,作者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丰富了想象力,增强了理解力,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三项内容。“口语交际”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楚。“习作”以推荐一本书为内容,重点写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可以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要注意分段写。“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读生字,读准多音字。正确书写生字及词语。通过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借助组词、注释及对比组词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够运用。
本单元要求会认读的生字中,可借助词语帮助识记,如:“羞耻、聪敏”;可根据注释理解“矣、岂”的意思。“矣”是文言文中常用的助词,相当于“了”的意思。“岂”是副词,可以解释为“难道、哪里”。在语境中认读和理解“浒、栩、某”等字。了解“浒”的本义是“水边”,“栩”原本读第三声,在“栩栩如生”中第一个字音变调。引导学生借助对比组词的方法区分“寇”和“冠”。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借助组词认读“馈、磁、酵”,这三个字都是形声字,但读音却和右边部分不相同。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一般都是左窄右宽,但是“斩、凯”是左右均等;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迁移运用,对写好这类字很重要。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一般是上窄下宽,注意“皆”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横、竖提、撇、竖弯钩,“衰”不要写成“哀”。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一般都是要先外后里,但本单元左下包围结构的“述”字是先里后外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本单元从不同角度共选取了三篇关于读书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古人谈读书》选取了两则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文言文片段,告诉我们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读好停顿,感受古人读书的韵味,重点对难读、难懂的词语或句子进行指导,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忆读书》语言质朴浅显、清新优美,真情实感。可借助支架梳理文本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感情,并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道理。《我的“长生果”》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回忆了自己在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在丰富的读书经历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阐明自己在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关键词,借助图标的形式,梳理作者读过的书的类型。通过交流分享和朗读,感受阅读带来的美好。
3.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体会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本组的课文内容与“读书明智”紧密联系,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体会课文的深刻含义,悟出读书、写作中的道理。
单元教学建议
1.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词、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根据需要提取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忆读书》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选好书的标准。《我的“长生果”》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类型和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2.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根据习作的要求,对材料要进行筛选,并有条理地表述,把重要的内容写具体。可以把口语交际和习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口头表达到书面写作,从分条到分段,有梯度地进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