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梁启超先生气吞山河的名篇《少年中国说(节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我们中国少年肩负着什么样的责任?自由读第1自然段,把相关词句圈画出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交流汇报。
点拨:少年……则国……,可以把“则”换成关联词吗?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少年聪明,国家就聪明。还可以用别的关联词吗?(只要……就、因为……所以、只有……才)用这样的方式试述大意。
(3)理清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
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怎样的中国?和中国少年有什么关系?
少年与中国紧密相连,有因果关系。少年和中国在作者心目中都是一样的聪明、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4)作者是怎样描写出他心目中的中国的?
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先点出少年责任重大,再从小到大层层递进写出少年肩负的责任。另外,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使文段充满气势。
全班齐读,读出气势。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说说这段话有什么特点。(句式整齐,四字一句。末字押韵,读来铿锵有力)
(2)学生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读给同桌听、分男女生比赛读。要读流利,读出节奏。
(3)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红日、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为什么要用这些事物来象征少年中国呢?(前途一片光明,有气势、有声威,充满希望、无限美好)
(4)在作者的激情描述下,你看到了怎样的少年中国?谁来结合注释说一说?
注释:一轮红日刚刚升起,放射出万道金光,天下一片光明。黄河从地下涌出,浩浩荡荡奔向汪洋大海。潜伏的东方巨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鳞爪在空中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四散奔逃。雄鹰的幼鸟才刚刚振翅试飞,掀起的狂风就使尘土高卷飞扬。珍奇的花含苞待放,华美瑰丽,富丽堂皇。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来,发出耀眼的光芒。少年中国屹立于东方,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像一个巍峨的巨人。她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疆域,前途像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3.学习第3自然段。
少年中国充满希望,有着无限美好的未来。所以,诗人在课文最后深情地赞美——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指导学生读好节奏,读出深情,读出期望,读出气势。
三、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从课文中,你感受到梁启超先生什么样的情怀?
2.简介梁启超为强国之路奔走的事迹。
3.拓展延伸。
课文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地质学家李四光、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数学家华罗庚、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等。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
作业设计
1.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一泻( )汪洋 矞矞皇皇( )
鳞( )爪( )飞扬 百兽震惶( )
奇花初胎( ) 地履( )其黄
与国无疆( ) 美哉( )
2.《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_______,他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在_______的身上。
3.按课文内容填空。
少年( )则国( ),少年( )则国( ),少年( )则国( ),少年( )则国( ),少年( )则国( ),少年( )则国( ),少年( )则国( ),少年( )则国( )。
( )初升,其道大光。( )出伏流,一泻汪洋。( )腾渊,鳞爪飞扬。( )啸谷,百兽震惶。( )试翼,风尘吸张。( )初胎,矞矞皇皇。( )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 ),横有( )。前途( ),来日( )。
4.制作“强国梦”手抄报。
作业说明
本课作业共4道题目,其中第1、2题要求在预习环节完成,第3题可在课堂完成,也可在课后完成。第4题为课后语文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充分认识为了强国梦而奋斗的优秀中华儿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心中埋下为强国梦而奋斗的种子。此项作业需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完成,可约定时间进行手抄报评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少年中国说
第2课时
少年中国说
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层层递进
红日、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象征
壮哉! 美哉! 深情赞颂
爱国之情 强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