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雨果用“奇迹”和“梦”来形容的地方就是——圆明园,可是它已经被毁灭了。书写“毁灭”。
2.揭题:《圆明园的毁灭》,读题理解。
3.圆明园的毁灭意味着什么?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辉煌时期的圆明园。
二、感受辉煌,畅游梦境
1.读课文第2~4自然段,这些段落分别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
布局的巧妙,建筑的宏伟,收藏的珍贵。
过渡: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布局巧妙在哪里?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过渡:布局巧妙的圆明园中有什么景物呢?
3.齐读第3自然段,圆明园都有什么景物?找一找有多少个“有”。
第3自然段中一共有7个“有”,要写尽圆明园中所有的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4.当你走进这样宏伟精美的皇家园林,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过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5.指名读第4自然段。
“不但……还……”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圆明园里有见证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珍贵文物,展现中国灿烂文化的名人书画及各种奇珍异宝。
6.知识延伸: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7.除了课本上的内容,你还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圆明园的知识?(自由交流)
三、梦碎书恨,感悟悲愤
1.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个日子:1860年10月6日。(齐读最后一段)
你读出了什么?(愤怒、心疼……)哪些词语让你愤怒?
2.引读。
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
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
这美轮美奂的万园之园,这凝聚着中华民族高超技艺的宏伟建筑,这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就这样化为灰烬,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也笼罩在全世界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心上。
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思考讨论:面对这群强盗,你愤怒、憎恨、悲哀的同时有什么想说的吗?
4.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通过今昔的对比,更能激发读者的惋惜和对侵略者的愤怒,起反衬的作用。
作业设计
1.辨字组词。
皇( ) 镜( ) 销( ) 殿( )
煌( ) 境( ) 消( ) 臀( )
2.读一读,给下列词语分类,再选择合适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亭台楼阁 玲珑剔透
武陵春色 诗情画意 风景名胜 奇珍异宝 宏伟建筑
不可估量 掠夺 毁灭 奉命 闯入 统统 销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 );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3.给句子加上适当的关联词。
(1)圆明园的毁灭( )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圆明园( )建筑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4.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作业说明
本课作业共有4题,第1~3题既可安排在预习环节自主学习生字词、熟悉课文,也可在学习完第1课时后进行,检测学习情况。第4题探讨的是课文的写作手法,适合安排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进行。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