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概览
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围绕该主题设置了四篇表达爱国情怀的文章:《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学生可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感受中华儿女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教师可在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文章的过程中,通过朗诵体会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要求学生畅想二十年后的家乡发生的巨变,引导学生构建家乡美好明天的蓝图。在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编者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帮助梳理本单元知识,进行总结和积累拓展。
《古诗三首》中,《示儿》《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示儿》是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至死不忘收复失地平定中原,拳拳爱国之心令人动容。《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所作的一首讽喻诗,表达出作者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层的愤恨,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教材中的《己亥杂诗》是清代爱国诗人龚自珍所作的《己亥杂诗》组诗(共315首)中的一首,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不拘一格录用人才,进行变革振兴中华的愿望。
《少年中国说(节选)》节选自清朝末年爱国学者梁启超写的同名散文。课文感情强烈,气势如虹,盛赞中国少年的蓬勃朝气,表达了希望中国少年发奋图强,勇挑重担,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全力建设“少年中国”的强国梦想。
《圆明园的毁灭》题为“毁灭”,却用大幅笔墨着力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用反衬手法体现出其被毁灭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无限愤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励人们勿忘国耻、牢记历史。阅读链接中的《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的组诗作品,用拟人的手法让被掠夺之地以孩子的口吻表达被列强掠夺失去母亲的悲哀,表达了希望收复失地、振兴中华的爱国之情。《和平宣言》是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的公祭仪式上发出的南京对和平的呼唤,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悼念与哀思,悲壮庄严,饱含深情,极具震撼力。
略读课文《小岛》通过叙述将军视察自己所管辖的小岛的所见所闻,把我们的海岛战士热爱海岛、建设海岛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展现了出来。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军关心战士、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掌握“毁灭、不可估量”等词语。
本单元要求会认读、会写的生字,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交流识字方法进行巩固。范写比较难写好的“乃、亥”等字,用比一比的方式区分“哀”“衰”与“衷”,“矛”与“予”等。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学习查找资料,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搜集资料,能从作者、写作背景以及课文内容等方面着手搜集相关的资料,从众多资料中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料,帮助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把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深意。
本单元的课文饱含着作者的爱国深情。可指导学生通过把握感情基调,调整语调、语速、节奏,通过反复朗读,体现出情感的变化,把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
单元教学建议
1.多种方法,理解词句。
本单元的课文中有不少词语较难理解,比如古诗词、文言文中的词句。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结合注释、搜集资料的方法来理解。《圆明园的毁灭》中“金碧辉煌、众星拱月”等词语可以通过看图来理解,“销毁、闯入”可以通过动作表演、结合语境来理解。
2.给出方法,指导背诵。
《少年中国说(节选)》是一篇文言文。背诵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作者写作的句式特点,并以此为依托进行背诵。如第1自然段可以抓住“少年……则国……”句式帮助背诵,第2自然段中先找出作者把少年中国比喻成哪些事物,分别展开了怎样的想象,描述了怎样的画面,这样串联便于背诵。
3.借助提纲,复述课文。
学生复述课文时,先指导学生理出课文的脉络,即课文的写作提纲,为写作作铺垫。学生根据课文的提纲的指引进行复述。如,《小岛》一课可要求用将军的口吻进行复述,这是一种创造性复述。在列出课文提纲、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建议指导学生寻找出将军感情变化线,根据感情的变化进行创造性想象,让复述的内容变得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