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第7课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备课资料❀

课文赏析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游隼、声音、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等事物,展示了一个奇妙的科学世界。课文写法具有独特之处:一是题目设问,激发读者兴趣;二是段落的表达方式相似,脉络清晰,语言简练明了。

本课提出“借助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从而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一是发现本课特殊的篇章结构,每一段都有相似的表达特点,从而提高阅读速度;二是抓住每一个自然段的关键词句,帮助快速了解自然段的意思,从而把握主要内容。

本课有三幅插图,第一幅是原野上的人、鸵鸟、猎豹在奔跑。第二幅是在辽阔的天空中,游隼、飞机、火箭在飞行。第三幅是在太空中,流星体、星星在发光。插图的前后顺序也反映出它们速度的快慢。

阅读链接

新型玻璃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

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玻璃叫作“自动窗帘”。

你可能会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课文基础字词句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有的字不认识、不会读,不一定影响理解,不必停下来认读,也不要回读,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记忆生字。比如“隼”,读到“游隼”的时候,可能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动物,也不知道“隼”字怎么读,但只要借助句中的“俯冲”体会到这是一种鸟的名字,就可以了。

学习“赢”字时,让学生观察字形,回忆二年级学过的《“贝”的故事》,理解带“贝”的字大多与货币有关,“赢”字有获利的意思,可以把“赢”字拆为“亡、口、月、贝、凡”进行记忆。“鸵”字可结合“鸵鸟”一词记忆。多音字“冠”读作“guàn”时,是动词“居第一位”或“把帽子戴在头上”的意思,文中的“冠军”一词取第一个义项。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冠、枚、置”重点指导正确书写。写“冠”字时要注意部首是“冖”,不要写成“宀”;写“枚”字时注意不要把“攵”写成“夊”。“置”上边的“四”要写得扁一些,下面是“直”,里面是三横,要写得紧凑一些,末笔横要写得长一些。“俯、喷、枚”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喷”字左边的口字旁要写得小一些,右边“贲”要写得紧凑一些,中间的草字头要写得扁而宽。“冠、箭、筒、置”都是上下结构,其中“箭、筒”都是竹字头的字,“箭”中间的长横要写得平正、稍长,“筒”字下面的“同”要写得方正。

教学建议

课文篇幅较短,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中提出的“借助关键词句”的方法,自主阅读,试着提高阅读的速度,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交流阅读情况和所用的方法,结合课文的特点,能体会到如何借助关键词语、关注文章结构特点等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最后针对提出的问题再谈课文,鼓励学生了解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

1.记录阅读时间,检测阅读效果。

学生有了前两课提高阅读速度的学习经验,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学习提示的要求,结合学过的方法,默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学生完成阅读后,可以利用课后第2题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

2.交流阅读体会,了解如何借助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

交流阅读体会,可以请阅读速度快、理解准确的学生分享阅读经验。可以谈带着题目提出的问题读,还可以谈关注课文篇章结构的特殊性以及如何抓住关键词句,也可以谈之前两课学到的方法在这节课上的运用。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真实的阅读体验谈,不要空泛地说方法。

3.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分享阅读收获。

课文中涉及的一些事物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难免会有一些不懂的内容,或者某些内容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可以结合课后第3题,引导学生就不懂的问题或者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

在学生大胆提问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自己的问题能否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如果问题已经得到解决,鼓励学生谈一谈是如何解决的,与大家分享带着问题阅读带给自己的阅读收获;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如:“游隼是一种什么动物?”除了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也要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中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不一定要停下,如果不影响文章的整体理解,完全可以不去管它。对于那些对课文涉及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的同学,要鼓励他们课后进一步阅读相关书籍、开展探究活动。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鸵、赢”,读准多音字“冠”,会写“冠、俯、喷、枚”等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速读方法,练习速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介绍“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时采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速读方法,练习速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介绍“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时采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严谨的结构。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阅读关于科普文的文章。

2.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