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古诗三首
❀备课资料❀
课文赏析
《示儿》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名篇之一。诗题《示儿》,实为遗嘱。此诗是陆游八十五岁时,一病不起,临终所作。人之将死,仍不忘毕生心事——收复失地,死前殷殷嘱咐儿子不要忘记将“王师北定中原”的大好消息告诉他,诗虽悲痛却不低沉,因怀有希望转为激昂,诗中流露的深沉的爱国之情极为感人。
《题临安邸》是一首题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讽喻诗中的杰作。诗人林升从热闹场面着笔,以反问句点出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的生活,用西湖的美丽、繁华反衬作者的愤怒,用辛辣的讽刺表达对其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因针砭时弊、力图改革被排挤出京,于己亥年辞官南归时写的组诗。这首“九州生气恃风雷”是他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写的祭神诗。诗句“万马齐喑究可哀”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死气沉沉的局面的痛心疾首,他与“天公”的对话想象奇特,气势不凡,流露出迫切希望通过大变革起用人才,打破僵局的强国梦想。
阅读链接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①白日斜,
吟鞭②东指③即④天涯⑤。
落红⑥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⑦。
【注释】
①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②吟鞭:诗人的马鞭。
③东指:东方故里。
④即:到。
⑤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⑥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⑦花:比喻国家。
课文基础字词句
《古诗三首》生字数量较少,课后要求认读的有“乃、熏”等生字,可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要求记、写的生字应让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结构,重点指导“熏”的笔顺,范写比较难写好的独体字“乃、亥”,用比一比的方式区分“哀”“衰”与“衷”。
重点诗句理解: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诗是诗人的遗嘱:如果有一天,朝廷的军队收复了失地,平定了中原,在祭祀的时候,你一定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洋洋的春风吹来,西湖美景让人陶醉。这股享乐之风更把贵人们吹得如痴如醉,忘记了国恨家仇,把客居的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龚自珍认为改革最重要的是人才,他假托与天帝对话,请求天帝把各式各样的人才赐给人间,实则希望皇帝振作精神,不要拘泥成规,破格选拔治国人才。爱国之情由此可见。
教学建议
1.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是诵读。建议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练读,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感,并达到背诵课文的目的。
2.要教授学生自学古诗的方法。应明确指出多读诗歌、细读注释、读懂题目、联系插图、查找资料都是学习古诗的有效途径。应指导学生从诗的题目中提取相应信息,帮助把握诗歌内容。学生对搜集资料可能没有头绪,要进行有效指导,查找的内容应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使资料能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把学法教给学生,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3.作为本单元第一课,可从单元导语入手,明确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国情怀,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来引入课题。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加强对新课的理解。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乃、熏”等生字,会写“祭、乃”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通过读题目、看注释和查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2.通过读题目、看注释和查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