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四季之美

第22课 四季之美

❀备课资料❀

课文赏析

《四季之美》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清少纳言是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女作家。课文以时间为顺序,依次描述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第一段写春之黎明,第二段写夏之夜晚,第三段写秋之黄昏,第四段写冬之早晨。作者文笔生动,虽然描写的都是大自然中极为平常的景色,但观察细致,笔触细腻,足见内心的敏感、情感的丰富以及性情的雅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本文课后习题要求“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可见,通过联系上下文这一方式,体会动态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细细品读文字,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动态之美,营造了独特的韵味:春天最美是黎明,黎明的天空的颜色是丰富变幻的,从“鱼肚色”到“红晕”再到“红紫”,颜色逐渐加深,给人以光明和享受。夏天最美是夜晚,夜晚是静的,在“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里飞舞着闪着亮光的萤火虫是动的,这漫无边际的黑夜里的点点亮光,营造了梦幻般的意境。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是静的,“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和“成群结队的大雁”“比翼而飞”是动的,夜幕降临时的“风声”和“虫鸣”令人心旷神怡。冬天最美是早晨,早晨的安逸与“熊熊的炭火”“暖和的火盆”相映成趣,给人以闲逸的心情。四季之美,体现在大的静态背景之下,事物以动的形式存在。静是底色,动是亮点,静是积蓄,动是勃发。一静一动,完美结合,构成了景色独特韵味。

阅读链接

四时的情趣

周作人(译)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不必说了;就是暗夜里,许多萤火虫到处飞着,或只有一两个发出微光点点,也是很有趣味的。飞着流萤的夜晚连下雨也有意思。

秋天是傍晚最好。夕阳辉煌地照着,到了很接近山边的时候,乌鸦都要归巢去了,三四只一起,两三只一起急匆匆地飞去,这也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更有大雁排成行列飞去,随后越看去变得越小了,也真是有趣。到了日没以后,风的声响及虫类的鸣声,不消说也都是特别有意思的。

冬天是早晨最好。在下了雪的时候可以不必说了,有时只是雪白地下了霜,或者就是没有霜雪但也觉得很冷的天气,赶快生起火来,拿了炭到处分送,很有点冬天的模样。但是到了中午暖了起来,寒气减退了,所有地炉以及火盆里的火,都因为没有人管了,以致容易变成白色的灰,这是不大好看的。

课文基础字词句

本课要求认读、书写的生字中,“黎”和“漆”中都有“氺”部,教学时要重点关注,写好“点、提、撇、点”。

文中部分字在朗读时容易出错,应及时强调,如“着实”的“着”和“窠里”的“窠”,分别读“zhuó”和“kē”。

本文语言表达非常简洁,每个季节,仅选取两三样景物,对景物的描写也不超过三句话。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就是一处景。文章对景物动静结合的描述,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生动,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描写春天最美的景物时选取了“天空”和“彩云”两处,运用了强烈的色彩组合—— “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静态描述的同时穿插了“泛着”“染上”“飘着”,增添了一种动态之美,非常耐读。

另外,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识记一些词语。叠词类,如AA式:微微、熊熊;AABB式:急急匆匆;ABAB式:红紫红紫、漆黑漆黑;AABC式:翩翩飞舞、蒙蒙细雨、点点归鸦。通过想象画面,读好这些优美词语,并积累下来。

教学建议

本文作者心性敏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强,同时又充满了女性的宽厚慈爱。在她的笔下,春天是动人的色彩,夏天是朦胧的微光,秋天是夕阳下的温馨,冬天是人们手捧火盆的闲逸。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季节的画面美。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周作人翻译的《四时的情趣》,对比课文,进一步感受清少纳言的作品。

1.字词教学。

“幕”字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同时识记“暮、墓、慕”等字。“晕”字注意上面不是“日”,而是“曰”。同时注意区分两种读音,一是读“yūn”,头晕、晕头转向;一是读“yùn”,红晕、晕车,尤其是晕车,生活中人们经常读错。

“旷、怡”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简单指导即可。

2.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写出了大自然的四季之美。课后习题要求“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所描绘的优美环境之中,体会景色的迷人之处。例如,夏天的夜晚,“漆黑漆黑”“蒙蒙细雨”语速稍慢一些,读出黑夜的漫长;“无数的萤火虫”“一只两只萤火虫”语速稍快一些,读出作者内心的喜悦。再如,秋天的黄昏,“急急匆匆”要读得急促一些,读出归鸦回巢的急切心情;“比翼而飞”要读得舒缓一些,读出大雁飞翔时的优雅。作者的文字极具画面感,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辅之以图片甚至动画,以唤起学生的感官记忆。

课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也值得积累,如“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中,可以配图配乐,帮助学生想象文字中的画面,感受画面中的动态之美。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旷、怡”等生字,会写“黎、漆”等生字。通过看字形猜字义理解“夜幕降临”和“心旷神怡”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熟读成诵。

3.联系上下文,发现“大背景”下的动态描写,感受动态美,并迁移练笔。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熟读成诵。

2.联系上下文,发现“大背景”下的动态描写,感受动态美,并迁移练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