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一、明确阅读要求,提示“带着问题读”的方法
1.提示学生运用“带着问题读”的方法。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把问题简要记下来,可以带着问题读课文。
预设:
①“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怎么理解“和”?
“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②将相怎么“和”的?
(2)教师由题目过渡到课文学习,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进一步理解课题的含义。
2.提醒注意事项,让学生阅读后记录问题。
(1)要在确定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记下所用时间。
(2)记录阅读时间后,要写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写完问题后,再完成检测题。检测题在完成阅读后才可以看,完成检测题时不可回读课文。
二、记录阅读时间和问题,检测阅读效果
1.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
(1)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影一个计时秒表,方便学生阅读完成后立刻得知阅读时间。
(2)巡视、观察学生阅读情况,检查是否按要求记录时间和问题,再完成检测题。
2.出示检测题,检查学生阅读效果。
(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检测学生生字、词语的学习情况。
①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字音和字形。
召集 大臣 商议 进宫 献上 允许 典礼 得罪 胆怯 拒绝 荆条
和氏璧 蔺相如 强逼 廉颇 推辞 侮辱 擅长 上卿 削弱 战袍
②理解成语,用文中的成语造句或说一段话。
a.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完璧归赵)
b.完完整整,没有欠缺。(完好无缺)
c.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怒发冲冠)
d.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同心协力)
e.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无价之宝)
(3)检测题目示例如下:
①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②蔺相如采用什么方法使得“完璧归赵”?
③“渑池会面”中廉颇有没有去渑池?
④“负荆请罪”之前蔺相如和廉颇有直接冲突吗?
⑤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做什么?
A.击缶 B.鼓瑟 C.唱歌
⑥“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对谁说的?
A.蔺相如对廉颇说的 B.蔺相如对门客们说的 C.蔺相如对赵王说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根据默读时获取的主要信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考:
(1)全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之间的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个人之间的事。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写的是廉颇(将)和蔺相如(相)之间的故事,主要写了他们俩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故事。
(2)全文围绕中心事件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件事。
预设:引导学生明确文章围绕“将相和”这一中心事件,分别写了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三件事,即“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3)弄清楚每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预设:教师先引导学生将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句子画上记号,明确每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然后在表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句子下画上记号,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文中没有这样的句子,可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比如在“负荆请罪”的故事中,起因是廉颇寻衅,经过是相如回避,结果是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理清思路,把握层次。
(1)速读与思考:标上段序,弄清每件事的起止,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每层大意。
(2)讨论后交流。
预设:
①本文层次分明,只要抓住三件事中每件事的起止,就很容易准确地划分层次了。归纳层次大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主要信息,弄清每件事的矛盾双方及起因、经过和结果。
②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地保护了国宝和氏璧,立了大功。
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部分(第15~17自然段):写廉颇看蔺相如的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气。蔺相如为顾全大局避让他,廉颇深受感动,背上荆条登门请罪。
四、学习生字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全班交流把字写好的方法。
2.重点指导笔画较为复杂或易错生字的书写。
(1)“臣、典、拒”重点指导笔顺。
①“臣”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折。
②书写“典”字时,提醒学生注意上部的笔顺:竖,横折,横,竖,竖,横。
③书写“拒”字时,注意最后一笔是竖折。“诺、荆”是左右结构的字,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2)“召、宫、罪”为上下结构。
①“召”上边“刀”的撇要长,下面的“口”要扁一些,撇要盖住“口”。
②“宫”字下部两个“口”上小下大。“罪”上面的“罒”要写得扁一点,不要太大。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引导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1.快速朗读课文,记录朗读时间。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结合课文并搜集资料,想一想:廉颇和蔺相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作者是怎样刻画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作业说明
第1题,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2题,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用得特别恰当的词语,写得特别生动的句子,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摘抄优美语段,有利于语言的积累。
第3题,搜集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积累,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