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我的“长生果”

第27课 我的“长生果”

❀备课资料❀

课文赏析

《我的“长生果”》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她的读物由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小说,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了想象力,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的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其中第1~7自然段主要写读书的经历,第8~14自然段记叙了两次作文得到老师好评的事例,告诉我们读书带来的益处。

作者开篇便说:“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然后以一连串的比拟——蜂蝶飞过花丛,泉水流经山谷,流光溢彩的画页,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来形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在对具体读书生活的回忆中,作者对自己的阅读及其感受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使人仿佛看到一个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孩子,沉迷于书中的世界,汲取着营养,在一天天地成长。尤其是两次作文的实例,有力地印证了阅读的功效。“我的长生果”的寓意不言自明。在行文中,作者还恰当地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和饱含情感的叙述结合起来,增强了话语表现的动感和力度。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使得全文线索清晰,完整紧凑。

阅读链接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课文基础字词句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后要求认、读的有“喻、瘾、籍、饥”等生字,其中多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认读。如,“差”可组词“差别、出差、差生”等。其中的“馈、磁、酵”三个字都是形声字,但是读音和右边部分不一样,学生容易读错。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借助组词来读准字音。“瘾、沥”可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教学。认识“籍”字时,可以出示字理来理解,古时候户籍、书籍,大部分都是用竹简记录的,所以“籍”是竹字头。“鉴”有借鉴、鉴别之意,根据上下文理解为“对照别人的文章,取长补短”。

教学建议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梳理课文的信息。本课在表述作者读过的书的类型时,非常清晰,学生可以很快找到。在默读的过程中,可以请学生圈画出相关词语。可以借助表格或是列提纲的方式,整理信息。借助图表,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作者阅读过的书目类型了。

2.体会作者通过读书和写作悟出的道理。在交流完作者阅读书目的类型之后,可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梳理作者从读书和写作中悟出的道理。学生不难发现,“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进一步感受作者醉心阅读的原因。

3.体会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阅读和写作在文中并没有直接说明,需要我们在学完课文之后,进一步理解和概括。在教学时,可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喻、瘾、籍”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差、奔”。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梳理课文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能说出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深入理解文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梳理课文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2.能说出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深入理解文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抓关键词“长生果”,理解题意

1.图片出示“长生果”。

介绍:长生果指的是花生,也叫落花生。因为它营养丰富,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被称之为“长生果”。

2.齐读课题。“长生果”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给它加上引号?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作者把书比作“长生果”,与莎士比亚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3.介绍作者。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作家叶文玲的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二、读懂“阅读提示”的内容

1.出示默读“阅读提示”。

2.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把你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体会。

3.“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课文有什么帮助?下面我们就结合提示中的问题来自学课文,理解感悟。

三、围绕提示问题,自读自悟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看看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2)想一想,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

(3)写一写,在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旁边写出体会。

2.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建议: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默读、浏览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文章主线,在细读深思中了解作者的感悟,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个性化的感悟和体会。

3.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四、全班交流感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预设:看:“香烟人”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写:《秋天来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2.作者在这些事情中悟出了些什么道理?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朗读句子。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并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建议:不仅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还要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描写自己读书的句子,体会她是怎样读书的,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打动自己的部分。

五、学习和借鉴读写方法

1.作者在读书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吗?

2.作者在写作文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3.交流:谈谈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写作文的经验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帮助?

六、总结全文

阅读使作者想象力更丰富、记忆力和理解力增强,而想象力、记忆力和理解力又有助于写作的提高,使写作在流露真情实感的前提下又别出心裁。所以阅读和写作自古就是一体的,谁也离不开谁。

板书设计

我的“长生果”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