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字词复习。
听写生字词,请两位学生上讲台听写词语,其他同学写在作业练习本上。
根据听写情况,进行纠正指导,并根据书写情况,选择重点字、易错字范写。
2.回顾课文。
(1)课文以“舟”为线索,都写到了哪些场景呢?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2)指名说。
二、品析重点,感悟形象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由交流感兴趣的场景。(提示:关注细节和关键词语)
2.品读“逛庙会”场景。
(1)提问:自己读“逛庙会”场景,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这段中我们都感受到了庙会的热闹和父子的节俭。
(2)在“逛庙会”这一场景中,“我”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1: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
预设2: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
(板书:庙会的热闹)
(3)父亲看到这些画面,会想些什么?父亲是怎么做的呢?找出相关语句。
预设1: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预设2: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
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板书:父亲的节俭)
(4)关注在这一场景中“我”的感受。
预设1: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
预设2: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预设3: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板书:“我”的懂事)
学生互读互评,教师指导读好感叹句,再读出人物内心的那份知足。
2.找出文中其他段落中写“我”感受的句子。
预设1: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预设2: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学生自由朗读,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3.用以上方法来再次品析你喜欢的段落,做好批注。
三、感悟真情,塑造形象
过渡:这一个个场景联系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父亲无私地爱着儿子,倾尽所有保护周全。塞万提斯曾说: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
1.首尾呼应,升华情感。
齐读句子: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醒来,枕边一片湿。
问:读了这篇文章的首尾,你发现了什么?(都有“醒”字)
作者真的是梦境之中见到的这些场景吗?试说理由。
2.题目用心,彰显主题。
学生齐读课题,我们可以给文章换一个题目吗?(不可以)
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呢?(提示:关注“小渔船”在文中出现几次,并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总结:这条小渔船是文章的线索。父亲摇着姑爹的小渔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作为一个情感载体,这条船承载了父亲的爱与无尽的期望,也承载了“我”对父亲的无限感激之情。以“父爱之舟”为题,紧扣主题,表达了对父亲难忘的爱和深切的怀念。
3.生活中你的父亲也在深深地爱着你,有什么想对父亲说的呢?写下来。
作业设计
1.会写本课生字,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背影》。
作业说明
本课作业共有3道题,第1题要求学生把课内学的基础知识在课后加以巩固,第2、3题为课外阅读,学生通过读两篇文章,更深刻地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父爱之舟
(回忆性散文)
小标题概括
时间顺序
第2课时
父爱之舟
(回忆性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