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牛郎织女(一)
❀备课资料❀
课文赏析
《牛郎织女》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牛郎织女(一)》是故事的上半部分,讲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悲惨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故事浅显易懂,令人回味无穷。
第1~8自然段,重点讲述了牛郎的身世和他与牛的亲密关系,一方面引出了主人公,展示了其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的特点;另一方面激发了读者对牛郎身世和遭遇的同情,为后文老牛报恩作铺垫。
第9~13自然段,趣味性地描写了老牛开口说话,在令牛郎也令所有读者惊讶的同时,故事开始变得神奇,牛郎的生活从此改变。这实际上反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美好愿望,体现出民间故事情节夸张、充满幻想的特点。
第14~21自然段,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详写牛郎织女相识的经过,让读者感知美丽的事物,同时体会到他们爱情的美好。
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最终与善良、勤劳的织女喜结良缘。这个美好的结局让我们欣喜,也让我们明白只有善待生活,才能赢得幸福,收获美满。
阅读链接
嫦娥奔月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晒得大地直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这时候,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
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
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有个叫逢蒙的人,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有事,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由于嫦娥思念丈夫,于是便落到了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这时,他惊奇地发现,那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教学建议
1.通过提取关键信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讲述故事。本篇课文逻辑清晰,教师应关注故事情节和关系,利用好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复述练习。在复述时,可根据学生发言的实际情况增补关键词、连接词,帮助学生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
2.故事创编是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在学生学习完课文之后,应该让学生体会民间故事的传奇色彩,用自己的话改编或续写故事。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这个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本篇民间传说,感受品德教育,学习主人公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
2.使学生受到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品德教育。
3.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