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第1课时

一、直接导入,目标引领

1.今天我们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出示的单元导语。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这两句诗选自现代爱国诗人艾青的诗作《我爱这土地》。谁来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板书:爱国)

2.爱国之情是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我们将从本单元的学习中感受到中华儿女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三首》。

二、指导读题

1.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这三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1)出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学生读题。认读“亥”字。

(2)交流。

《示儿》: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题临安邸》: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2.你是怎么读懂这些诗的题目的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1)读注释。

(2)回忆旧知:《题西林壁》是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题临安邸》也有个“题”字,由此得知《题临安邸》也是一首题壁诗。

三、学习《示儿》,方法指引

1.陆游在临终之际写下《示儿》,到底向儿子交代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3~5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师生评价,指正读音。

4.理解诗意。

(1)再读《示儿》,结合注释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

(2)教师点拨。

①“元”同“原”,是“原来”“本来”的意思。“死去元知万事空”也可以写作“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是,诗文用字应尽量避免重复,该诗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中有“原”字,所以第一句中还是用“元”字为好。

②哪个字最能体现陆游的心情?(悲)陆游“悲”什么?(但悲不见九州同)

“不见九州同”是指什么?(没有看见祖国统一)

简介“靖康之难”,体会百姓之苦,感受陆游之“悲”。

③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如果有一天,朝廷的军队收复了失地,平定了中原,在祭祀的时候,你一定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

5.体会情感,走近陆游。

陆游在临终之际写给儿子的这首诗其实是他的遗嘱。这样的殷殷嘱咐,他心里挂念的是什么?临死之际,万事皆空,仍不忘收复失地,平定中原。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出示资料,简介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正值靖康之难爆发,北宋半壁江山被金人占领。父亲陆宰被罢官,全家开始逃亡(“儿时万死避胡兵”),亲身经历流离之苦。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始终贯穿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他还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是一位有着赤诚爱国之心的伟大诗人。在临终之际,他会怎样嘱咐他的儿子?谁来当一当陆游?指名有感情地朗诵《示儿》。师生评价。

四、总结学法,指导搜集资料

1.这一节课,我们读懂了《示儿》这首诗,同时认识了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回顾课堂,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

2.学生交流。

(1)读题目把握主要内容。

(2)读注释理解不懂的字词。

(3)多读古诗,体会情感。

(4)搜集资料,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3.指导搜集资料。

下一节课,我们将运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后面两首古诗。那现在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搜集资料。

要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呢?古诗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遥远了,要想准确把握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就要借助作者写诗时的背景资料。我们可以搜集有关作者的简介和古诗的写作背景。

五、书写指导

1.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祭:上边部分要写得略宽,笔画舒展,左上边里面是两点,右上边横撇要小、捺要长。

乃: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横起笔偏左,要稍长,接着的竖折和横折都要短,下边竖折要长、稍往左拉,钩要有力。

熏:笔顺是撇、横、竖、横折、点、撇、横、竖、横、横、点、点、点、点。

哀:上横要长,口字扁窄,下面的撇捺起笔处相连,要写舒展,竖提在撇上部起笔。

2.学生书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