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第2课时

一、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深入把握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对本组准备分享的内容进行最后梳理,确定分享的形式、人员分工。

2.小组汇报。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按照“话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赞搭石”的顺序来进行分享。小组汇报后,其他小组进行提问或补充。

(1)小组分享——话搭石。

预设:

①结合课文第1自然段,我知道了什么是搭石: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②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到了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③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必须“脱鞋挽裤”。结合图片理解“脱鞋挽裤”的意思。想象刘章所描述的情景:没有搭石时,人们出工、收工,需要——脱鞋挽裤;赶集、访友,需要——脱鞋挽裤;来来去去,需要——脱鞋挽裤。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不再需要——脱鞋挽裤;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都不需要——脱鞋挽裤。也许正因为如此,(课件,引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④抓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感受搭石的重要。

(2)小组分享——摆搭石。

预设:

①怎样摆搭石?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②想象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

③挑选合适的石头时,老人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老人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

④秋凉以后,人们摆搭石,能体现出乡亲们的什么品质?(无私奉献摆搭石)

再次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句子。

(3)小组分享——走搭石。

预设:

①怎样走搭石?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②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速度再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

③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④读一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⑤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 ) 白雪( ) 明月( )

⑥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⑦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理解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的美好感情。(协调有序走搭石)

(4)小组分享——让搭石。

预设:

①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②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词“俯下身子”。这个词的意思是:头低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年轻人俯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俯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年轻人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他们期待老人感激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谦让敬老让搭石)

③这段话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谁能把亲切感读出来?(指名读)

(5)小组分享——赞搭石。

预设: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①“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句话赞美了搭石的什么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还赞美了谁?(乡亲们)

还赞美了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乡亲们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用自己的话归纳。(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③为什么不直接写乡亲们,而写搭石呢?

搭石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体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热爱家乡赞搭石)

④在反复朗读中,指导学生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的写照,也是联结家乡人们美好感情的纽带。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收获。

二、深入研读,提炼写法

1.过渡: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作者的哪些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借景抒情。

(2)用心感受,以小见大,平凡事物中见真情。

三、读写结合,升华学习

生活中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找找自己身边的美,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比如:有一天下课,老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这也是一种美……

作业设计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就能发现其中的美。请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我们身边平凡事物蕴含的美。

作业说明

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然后用朴实形象的语言,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把事情叙述清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所写内容要展示看得见的事物美,也要蕴含看不见的心灵美。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练笔,既是对情感的陶冶,更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反馈,更容易让学生自主发现和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有助于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搭石

img

第2课时

搭石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