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牛郎织女(二)
❀备课资料❀
课文赏析
《牛郎织女(二)》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牛郎织女》的后半部分,主要介绍了牛郎织女组成家庭后过上美满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了他们的家庭,使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喜鹊相助,搭起鹊桥让他们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在这个故事开头,便表现出男耕女织、其乐融融的景象。用四个“喜欢”构成排比,渲染织女对劳动、家庭和乡村景物的“喜欢”,表明她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这与织女在天上没有自由、没有欢乐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激起了读者对此后王母娘娘暴行的愤慨,以及对牛郎织女一家被迫分离的同情。
在王母娘娘无情的阻挠下,牛郎织女仍坚定地追求幸福,歌颂了劳动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链接
田螺姑娘
从前,有一个勤劳的小伙子在地里检到一只大田螺,他高兴地拿回家,养在水缸里,细心照顾它。
一天,小伙子给水缸换了水,就锁上门下地干活去了。地里的活很多,小伙子忙活了一天,直到星星都出来了,他才筋疲力尽地朝家走。他实在太累了,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小伙子想,他今天一定又要饿肚子了。
小伙子来到家门口,一股饭菜的香味飘了过来,把他馋得直流口水。他叹口气,无精打采地打开房门:“哎呀,这是怎么一回事?”他赶紧揉揉眼睛,“真是怪事啊,我的桌子上怎么会有香喷喷的饭菜呢?我是在做梦吗?还是我走错了家门?”小伙子又赶紧跑出门外一看,没错,这就是自己的那间草房。他再推门进去,饭菜依然在桌子上,香喷喷地诱惑着他的肠胃。“不管了,也许是隔壁大娘帮我做的!”小伙子冲过去大口吃了起来。这顿是他吃过的最香、最丰盛的饭菜。
第二天,小伙子又像往常一样锁好房门,下地去了。忙碌了一天后,他跟着落山的太阳回来了,没想到刚走到草房附近,他又闻到了一股饭菜的香味。
“不会又有人给我做好饭了吧?”小伙子想。他急切地打开房门,嘿,饭桌上真的又摆满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连茶壶里的开水都烧好了呢。
就这样,一连几天,小伙子下地回来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小伙子一直以为是隔壁大娘给他做的。这天他特地到集市上买了一只鸡,送给大娘,感谢她这些天来照顾他。
“我没给你做饭啊?”大娘竟然比他还吃惊。
小伙子听了,吃惊地张大了嘴巴。附近除了大娘再没有人可能给他做饭了,他发誓一定要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报答这个恩人。
第二天,小伙子早早起床,锁好房门下地去了。不过,今天小伙子多了个心眼,他早早就收工,比往常早半个时辰回了家。大老远就看到自家屋顶的烟囱里冒着炊烟,他赶紧跑到屋旁,从窗户偷偷向屋里张望,只见锅里的水煮得沸腾,可屋里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小伙子什么都没有查到,他更加好奇了。
过了几天,小伙子又早早起床下地干活去了。这回他比上次又早了一个时辰回了家,躲在屋外的稻草堆里朝屋里张望。
屋子里静悄悄的,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厨房水缸的盖子忽然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美丽的姑娘。小伙子在窗外看到了,又是害怕又是吃惊,呆呆地望着姑娘发愣。那姑娘走到灶台边,唱着动听的歌,做起饭来。煮饭、炒菜,不一会儿,香喷喷的饭菜就做好了。姑娘看看时间还早,她又去给小伙子打扫房间了。
小伙子赶紧趁机偷偷溜进厨房,小心翼翼地把水缸的盖子掀开,一看,水缸里的那个大田螺只剩下了一个空壳!
这下小伙子完全明白了,这个姑娘是田螺精。不过,小伙子一点都不害怕,因为他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善良体贴的巧手姑娘。他拿着田螺壳,藏在背后朝姑娘走去:“谢谢你,姑娘,谢谢你天天都给我做饭。”
小伙子的突然出现把姑娘吓了一跳,她又着急又害羞,急忙捂着脸跑进厨房,要往水缸里跳,可是她跑到水缸跟前一看,田螺壳没了,姑娘急得哭了起来。
“你在找这个吗?”小伙子走过来问。
姑娘看到田螺壳,一下子破涕为笑了,这田螺壳可是她的命根子,她要依赖这个螺壳生存呢。小伙子轻声说:“我把螺壳还给你,你留下来好吗?”
“我是一个田螺精,你不害怕吗?”姑娘害羞地问。
“我不怕!”小伙子说。田螺姑娘羞答答地点点头,留了下来,不再躲进螺壳里了。
不久,小伙子和美丽的田螺姑娘成亲了。田螺姑娘做饭、织布样样在行,周围的人都夸小伙子娶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好妻子。
“气死我了,这个穷小子竟然娶走了我的田螺姑娘!”蚂蟥精得知田螺姑娘嫁给一个农民小伙子的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蚂蟥精早就看上了田螺姑娘,可是田螺姑娘一点都不喜欢它,总是躲着它。
蚂蟥精找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了田螺姑娘,它摇身变成一位算命先生,来到小伙子家,从他手中骗走了田螺壳。
田螺姑娘没办法离开田螺壳,蚂蟥精把她关了起来,逼着她和自己成亲。
小伙子看不到田螺姑娘,急得到处找,见人就问有没有见过田螺姑娘。终于,他得到了消息,原来这一切都是蚂蟥精在捣鬼!
小伙子后悔极了,他求农民朋友们帮忙去救田螺姑娘。可他们哪是蚂蟥精的对手啊,没几下,就被蚂蟥精给打败了。
这可怎么办啊,小伙子难过地哭了起来。这时,一个老农民在他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小伙子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他又把老人的话悄悄告诉伙伴们,大家都捂着嘴笑了。
于是,小伙子和他的农民朋友们带着锄头来找蚂蟥精了。
“快把田螺姑娘放了!”小伙子喊。
“哈哈,你们又来找死!”蚂蟥精狂笑着喊,“你们根本打不过我,快点回去吧!美丽的田螺姑娘是我的!”
“胡扯!”他们又打了起来,早有准备的伙伴们把带来的一大袋盐猛然往蚂蟥精身上撒去。“哎呀呀!疼死我了!”蚂蟥精痛苦地哀号着,在地上直打滚儿,不一会儿,蚂蟥精身上嗞嗞冒烟,化成一摊水,死掉了。
小伙子赶紧找到田螺壳,救出了美丽的田螺姑娘。
“胜利了!胜利了!”农民们举着锄头欢呼。
小伙子和田螺姑娘幸福地拥抱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教学建议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之中学习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感悟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牢牢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设计的问题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领悟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悟牛郎织女热爱自由、勇于抗争的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故事内容。
2.问题导入: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么样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
(主要以织女为线索)
幸福生活——被王母抓走——呼牛郎相救——七夕相会
三、再读课文,探究感悟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牛郎织女结婚后日子过得很美满。
2.思考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小组讨论)
3.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1)老牛讲了什么话?
(2)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么样?(体会两个省略号的作用)
(3)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的心情怎么样?
(4)小结: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临死前还留下了“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埋下伏笔。
4.感悟王母娘娘的形象。
形象:心狠手辣、专制蛮横、自私、可恶。
反衬出织女是一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一个勇敢坚强的人。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因为牛郎和织女都是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美丽悠久的传说。
2.练习把《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两篇课文的故事情节连在一起完整复述。
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二)
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
织女:心灵手巧,勇于抗争
老牛:知恩图报
王母:心狠手辣,专制蛮横
总结: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