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少年中国说(节选)
❀备课资料❀
课文赏析
《少年中国说(节选)》节选自梁启超的同名散文,感情强烈,气势磅礴。全文依托整齐的句式,大量运用排比、象征,盛赞少年中国的蓬勃朝气,表达了希望中国少年发奋图强,勇挑重担,全力建设“少年中国”的强国梦想。
全篇课文共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中国少年的责任。采用总分的结构,运用了排比反复的手法,由小及大层层递进,强调中国少年身系国家命运,责任重大。第2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朝气蓬勃。作者罗列了“红日、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这些事物,运用象征之法盛赞少年中国的朝气蓬勃、前途无量。第3自然段用两个感叹句深情赞美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课文是文言文,多用对偶,句式齐整,音律优美,情感强烈,气势昂扬,极具感染力。
阅读链接
水调歌头·甲午①
梁启超
拍碎双玉斗②,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百户③尚牛酒,四塞已干戈。
千金剑,万言策④,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⑤。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⑥。
【注释】
①甲午:本词作于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②拍碎双玉斗:楚汉时期,亚父范增因恨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愤而摔碎玉斗。作者引用鸿门宴这一典故表达对当朝统治者国难当头依然醉生梦死的愤慨和国家被列强侵略瓜分的悲痛。
③百户:古代朝廷庆典,百户聚会,饮酒欢庆。
④千金剑,万言策:指自己拥有文韬武略。
⑤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害怕少年时代满腔的豪情壮志随着年华流逝而逐渐减退,壮志难酬。
⑥维摩:维摩洁,佛教著名居士。
课文基础字词句
对于生字的教学,在高年级阶段,要重在训练学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学习,可以运用构字规律进行识记。要求正确读写的“泻”等生字,让学生自己观察间架结构,交流书写规则,注意写好易错字“试”,右边的斜钩上没有撇。
部分字词虽不在读写目标范围,但在文中出现且较难读好,可进行范读,多加练读。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里面有不少句子比较难懂。重点段落第2自然段的注释为:一轮红日刚刚升起,放射出万道金光,天下一片光明。黄河从地下涌出,浩浩荡荡奔向汪洋大海。潜伏的东方巨龙从深渊中腾空跃起,鳞爪在空中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四散奔逃。雄鹰的幼鸟才刚刚振翅试飞,掀起的狂风就使尘土高卷飞扬。珍奇的花含苞待放,华美瑰丽,富丽堂皇。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来,发出耀眼的光芒。少年中国屹立于东方,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像一个巍峨的巨人。她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疆域,前途像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教学建议
“文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是学习的关键。学生只有多读、熟读,增强对文言文的语感,减少阅读的障碍,才能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在充分练习、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读好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顿。句子中的停顿是由其本身的意思所决定的。可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资料,在尝试着说出大意的同时,一起探究句子中的停顿,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根据理解决定朗读的节奏。《少年中国说》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充分体现出来。
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教学。“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进行思考,找出用来赞美少年中国的事物,理清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感受到梁启超心中的强国之梦,从而真正读懂课文的内涵。
课后的“杰出人物故事”手抄报活动,可通过查找资料、做手抄报的实践活动感受一代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富强而付出的努力,从这些杰出人物身上感受到他们的爱国精神。也可以将活动进一步延展为“爱国人物故事会”或者演讲等。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鳞、惶”等生字,会写“泻、潜”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激发爱国热情。
4.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创作手抄报。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