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鸟的天堂

第23课 鸟的天堂

❀备课资料❀

课文赏析

课文以“鸟的天堂”为题,全文共14个自然段,描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1~9自然段是第一次傍晚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作者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10~14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群鸟嬉戏”的情景,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次着重描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第二次描写了鸟的动态美。一静一动,对比鲜明,相得益彰。

第1~4自然段没有直接写“鸟的天堂”,而是从灿烂的红霞、宽阔的河流、几个朋友晚饭后划船出发写起,描绘了一幅轻松快乐的画面,为全文奠定了闲适自在的基调。第5~8自然段按照船的行驶轨迹,由远到近对大榕树的茂盛进行了观察。其中“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凸显了叶子的繁密。“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了大榕树生命力之旺盛。第9自然段交代了榕树是“鸟的天堂”,原因在于“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这一处首次提到“鸟的天堂”,却并未出现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第二部分刻画了“鸟的天堂”里的鸟声、鸟影、鸟形、鸟姿,创造了一个群鸟或飞或鸣的热闹情景。第12自然段描写早晨“鸟的天堂”由“静寂”到“热闹”的过程,“到处……到处……”写出了鸟多而热闹;“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写出了鸟大小不一、颜色各异;“有的……有的……有的……”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姿态万千。第1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在“天堂”里的快乐和自由。第14自然段作者发出感慨:“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全文节奏鲜明,自然流畅,朗朗上口。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如“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

阅读链接

画作《小鸟天堂》的背后

吴冠中

天堂者,无忧无虑之家园也。闻道广东新会县有“小鸟天堂”,茂密丛林中栖满鸟群。乱线交错成茂林,散点疏密是鸟群,估计也应是我画中天堂,久久心向往之。终于有一天到了那天堂。1989年初,从澳门返广州,我特意去访“小鸟天堂”。

适遇雨,道路泥泞,烟树迷蒙,放眼看那河流中的树丛之岛,绿叶覆盖下毫无形象特色,我上了巴金先生的当了,因他题了“小鸟天堂”这个诱人的美名。

枝丫交错、气根垂挂的榕树之林,据说原只是一株榕树,气根落地生枝,于是子子孙孙,成一家之林,全岛之林。因林在水中,人迹罕至,鸟们栖止,被誉为“小鸟天堂”,其实鸟似灰鹭一类,体形不小,并非小鸟。

遥望江中茂林一片,密叶覆盖,不见枝条与小鸟。风雨交加,友人找来小舢板,赤脚撑伞,划向江中天堂。才见那榕树根枝交错缠绵,如大篆,如狂草,任性挥写谁管得,冷落幽深织魔窟。钻入垂枝密叶,将爬上岛之岸,鸟们警觉灾祸降临,振翅猛飞逃命,一阵骚乱,天堂顿失。

归来作《小鸟天堂》,着眼于线之纵横,疏密穿插,乱中有序,引来杂色小鸟,不知是何鸟种,只需能藏于枝杈间,时隐时现,随兴点染,便是天堂。我前后作过大、中、小几幅心中天堂,最大一幅,存大英博物馆。

课文基础字词句

1.学习字词。

本课要求认读及书写的字中,“暇”字容易和其形近字混淆,可以结合偏旁表示的意思区分。“拨”字容易写错,可结合“拨着桨”,用动作演示,加深理解。

本文容易读错的词语有“枝干、不可计数、主干、竹竿”等,特别是“不可计数”的“数”在这里是动词,所以读第三声。“应接不暇、主干”等词语可以通过借助图片,或者联系课文的方法进行理解、记忆。

2.学习句子。

本文语言表达用词造句非常传神,静中有动。“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生动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与联想融入景物中。“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从听觉的“声”到视觉的“影”,呈现出热闹纷繁的画面。

教学建议

1.写作手法。

本文的写作手法是先抑后扬。从不得见“鸟的天堂”,认为徒有虚名而失望离开,到见识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对眼前的景象应接不暇,最后充满留恋地离开,可谓一波三折。文中“鸟的天堂”出现了五次,前三次加了双引号,带有双引号时,作者还未见到“鸟的天堂”的真正景象,未带双引号时,作者已打心底赞叹这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到静态、动态不同的感觉,感受作者文字之优美。尤其描写群鸟的部分,在描写鸟的数量、种类、姿态时采用短句的形式,营造出一种动态知足的画面,富有趣味。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语句,读出动态,读出趣味,并借助图片展开练写,把这种表达方法积累下来。

2.朗读课文。

本文的课后练习题提出: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比观察。写榕树的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建议用轻柔一点的声音来读,节奏舒缓,语气中充满赞美和深情,展现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注意与感叹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相融合。而群鸟飞鸣的场面热闹欢腾,朗读时节奏要欢快。特别是短语、排比,长句和短句错落有致,读上去有鸟儿飞翔、愉悦欢快的感觉,要读出其中的惊喜、激动和兴奋。

从“‘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的小小失落和纳闷,到“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留恋和赞叹,朗读时要注意到作者这种情感的变化。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桨、桩、暇”,正确书写“榕、纠”等生字,通过运用近义词、观察图片等方法理解“目不暇接、不可计数、主干、枝干”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原因。

3.能说出傍晚和早晨“鸟的天堂”的不同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原因。

2.能说出傍晚和早晨“鸟的天堂”的不同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