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概览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为“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教材安排了《太阳》和《松鼠》两篇精读课文,其目的是通过两篇精读课文教给学生如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教材还安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等板块,从阅读到写作,从方法到运用,层层递进,一步一步启发学生领悟把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太阳》是一篇介绍太阳的说明性文章。全文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离我们很远、太阳体积很大、太阳是个大火球、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等相关内容,最后一句“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点明了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
《松鼠》是一篇介绍松鼠的说明性文章。作者用生动传神的描写和准确精练的说明刻画了松鼠的外形及生活习性。全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只漂亮、乖巧、驯良的小动物,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写作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先后从说明性文章的作用、说明方法、抓住事物特点以及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对说明性文章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
“初试身手”是对说明性文章的写作知识进行简单应用。第一次练笔是借助说明方法对事物特征进行说明,体会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可以把事物介绍得更加明白。第二次练笔是通过对《白鹭》的改写,体会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查字典、形声字识字、形近字辨析、字理识字等方法,会认会读生字;通过字形结构、关键笔画的分析,正确书写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近义词、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摄氏度”“寸草不生”“驯良”“警觉”“矫健”“乖巧”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够运用。
本单元要求会认读的生字中,根据形近字辨析方法识记“殖”“驯”“矫”“狭”“歇”“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记住形近字的字形,提高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能力;按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形声字构字规律,帮助识记“疗”“杈”“藓”,这类生字可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不仅记住字音,而且有助于理解词义;利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识记“炭”字,这类生字不能只着眼于单个汉字的读音,而是注重把每个部件整合在一起理解词义,从而使学生见形而知声、义,闻声而知义、形;“摄”“勉”等生字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由学生自主识记。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左右结构的字大部分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其中“歇”字是左宽右窄,“摄”字右下部第一个“又”的捺变成点;“梳”字不要丢掉点;“粮、玲、珑”的书写中要处理好穿插避让的关系;“歇”字注意左下部分最后一笔是竖折。上下结构的字中,“鼠”字的笔顺较多,注意上半部分的笔顺,第二笔短竖,第三笔短横,第四笔横折,不要颠倒;“窝”字下部是“内”字,不要写成“肉”。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过程中一般都是先外后里,不过“区”的笔顺需要注意,最后一笔是竖折;“勉”字第七笔竖弯钩要写得宽些,能托住上面的“力”字;独体字“氏”,注意斜勾要写舒展,保持字的平衡。
要求理解的词语中,“寸草不生、光滑、狭窄”可借助画面感比较强的图片帮助理解;“摄氏度、繁殖、粮食、煤炭、杀菌、歇凉、玲珑”可联系实际生活加以理解;“乖巧、清秀、飘浮、治疗、警觉、触动、追逐、梳理”可借助近义词来解释;“脱落、勉强、地区”可借助上下文理解。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分条记录获取的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本单元选取了《太阳》和《松鼠》两篇文章。《太阳》一文介绍了太阳相关的知识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松鼠》一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活动时间、行为特点以及松鼠搭窝的情况。为帮助学生读懂说明性文章、培养抓住文章要点的能力,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通过完成表格的方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松鼠》可引导学生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条列举信息的方式把握课文内容。总之,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是读懂说明文的第一步。
3.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基本说明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说明性文章为了将抽象、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常常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太阳》一文主要通过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离我们很远、太阳体积很大、太阳是个大火球。教学时可通过换一换、比一比的方法,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松鼠》一文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松鼠。教学时可抓住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文的语言风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可结合“初试身手”中的小练笔,鼓励学生选择身边事物,尝试运用说明方法对事物进行介绍。
4.能初步体会说明性文章的不同的语言风格。
说明性文章以介绍事物为主,但本单元《太阳》和《松鼠》两篇文章,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截然不同。从表达方法上看,《太阳》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松鼠》主要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从语言风格上看,《太阳》的语言朴实,《松鼠》的语言生动形象。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可结合“初试身手”中的小练笔,试着将《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感受说明事物既可以像《太阳》一样朴实,也可以像《松鼠》一样生动,这样由阅读到写作,从而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5.能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习作内容为“介绍一种事物”,写作任务的重点在于能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想清楚从哪几方面来介绍事物,然后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分享,学会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
1.自主学习生字词。
本单元生字大多属于形声字,教学时按“查字典、形声字识字、形近字辨析、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能丰富词语的积累,进而向阅读过渡。
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难理解的字词也不多,大多可以借助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学习词语。对于较难的词语,教师可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本组课文以介绍知识为主,对于文中出现的关键句和中心句,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读、多理解,体会并感知其作用。
2.从内容入手,关注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性文章是介绍事物,对事物进行讲解、介绍和揭示的一种文体。因此,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文首先要从内容入手,了解文章说明了什么。《太阳》可借助关键语句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松鼠》可通过分段梳理、分条整理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使学生一方面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感受说明性文章写作要点之一,即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
3.从方法入手,关注说明方法的运用。
说明性文章作为传播知识的文体,在说明事物时,为了将说明对象的特征介绍清楚,运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的运用能使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教学时了解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只是第一步,还要明确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说明方法,运用说明方法有哪些好处,在介绍事物的时候如何运用说明方法。由读到写,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写说明性文章。
4.从语言入手,关注说明语言的特点。
说明性文章为了将说明对象的特点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读者,会运用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但不同的说明方法会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太阳》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重点介绍了太阳的相关知识,语言朴实;《松鼠》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一只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语言生动形象。无论哪种风格,目的是把事物介绍清楚。
5.从语用入手,关注学生的语言学用。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单元要素为“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围绕要素教材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由读到写,由学到用,层层推进,拾级而上,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介绍一种事物,目的是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运用到习作教学中。因此教学时,精读课文的学习要围绕把事物介绍清楚,关注介绍事物的方法,切记贴标签或让学生死记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