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一、明确阅读要求,提示“带着问题读”的方法
1.提示学生运用“带着问题读”的方法。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把问题简要记下来,可以带着问题读课文。
预设:
①冀中在哪里?
②地道是什么样的?
③在地道里究竟如何打仗?
(2)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更多问题,可以带着新的问题读课文。
2.提醒注意事项,让学生阅读后记录问题。
(1)要在确定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记下所用时间。
(2)记录阅读时间后,要写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写完问题后,再完成检测题。检测题在完成阅读后才可以看,完成检测题时不可以回读课文。
二、记录阅读时间和问题,检测阅读效果
1.组织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关注生字,记录阅读时间。
(1)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影一个计时秒表,方便学生阅读完成后立刻得知阅读时间。
(2)巡视、观察学生阅读情况,检查是否按要求记录时间和问题,再完成检测题。
2.出示检测题,检查学生阅读效果。
(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可以交流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可以交流刚读到“冀中、孑口”的时候,我不太理解,但我没有回读)
(2)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①将本课词语,尤其是带有生字的词语分为三至五个词语一组,用多媒体出示,比一比,看谁能一眼看完幻灯片上的所有内容。
侵略 修筑 堡垒 搁置 陷阱 任丘
拐弯 岔道 妨碍 隐蔽 迷惑 孑口
木棒 领导 打击 无穷无尽 不计其数
②多音字“任”出现在“任丘”一词中,读“rén”,“任丘”是个地名,在河北省。“任”字作姓氏时,也读“rén”,不能读成四声。
(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
②地道里面光线不好,比较昏暗。
③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旁边堆满荆棘。
④人在地道里不能了解上面的情况。
三、交流阅读体会,说说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1.让阅读时长不同的学生汇报阅读情况,说一说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检测题的完成情况。
预设:
(1)课文里有很多我不理解的词语和看不明白的地方,比如什么是“大扫荡”?“孑口”指什么?“任丘”在哪里?但是这些词语不影响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时候我会选择暂时忽略,做到不回读。
(2)读到“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我就知道这个自然段肯定要具体说怎么了解地面上的情况。
2.引导学生说说阅读之前带着哪些问题阅读的,是否在阅读中找到了答案。
预设:
(1)我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地道战”“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读完课文,我找到了答案。
(2)我想知道“地道是什么样的”,读到第4自然段“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我以为后面要讲各式各样的地道。接着往后读,发现除了写地道的式样外,重点还写了人们在地道里的生活情况。带着问题阅读,一边读一边产生新的思考,加深了我对文章的理解。
3.总结: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暂时忽略;有些问题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要带着这样的问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做个积极的阅读者。
四、梳理主要问题,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并初步梳理:刚才大家带着问题阅读,有些问题可能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可能需要经过思考才能明白,也可能在阅读中产生了新的问题。同学们把自己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阅读中产生的新问题在小组中进行梳理,筛选出对于理解课文最有价值的问题。
1.明确要求:
(1)在小组内提出问题,请一名同学进行记录。可以把问题写在即时贴上,提醒学生每张即时贴只记录一个问题,便于归纳和梳理。
(2)小组讨论,归类梳理问题。
提醒学生可以回顾学过的梳理问题的方法,从内容理解、主旨把握、写作方法、受到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梳理。
预设:
①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地道战发生在什么时间?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什么是地道战?地道是什么样的?在地道里是怎么打仗的?
②和课文的主旨有关的: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地道战?地道战在抗战历史上的意义有哪些?为什么利用地道可以打败敌人?
③文章写法方面的: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地道战的?
2.筛选出对于理解课文和把握主旨最有价值的问题。
(1)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结合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请筛选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几个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筛选出来的问题,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作业设计
1.朗读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朗读时间。
2.自由结组,查阅资料或认真阅读课文,研究课文每一部分具体内容。
作业说明
第1题,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2题,自由结组,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搜集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知识的积累,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