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直以来,人们在谈及严子陵时,其实有三个严子陵:历史真实的严子陵,文学艺术的严子陵,还有民间传说的严子陵。我的理想是尽可能多地向读者呈现一个历史真实的严子陵。但是很遗憾,由于严子陵相关史料稀缺,我的这一理想不得不受到局限。
我所采用的有关严子陵的史料,主要来源于《东观汉记》《高士传》《后汉书》和《太平御览·会稽先贤卷》中的记载,此外还有严氏家谱和《严陵钓台志》里的散章,如元代郑玉的《子陵不屈光武论》、清代严昭的《子陵论》、民国严蔚文的《严氏家世纪略》等。
目前所知,有四十一处严子陵的历史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其中遗迹十五处、祠宇十二所、坟墓五座、山川洞穴九个。这些历史遗存,真迹仅四处,其余大多是东汉以来,或慕名而喻,或慕名而建,或慕名而传。我曾参观考察过一部分,试图弥补史料的匮乏。
严子陵的文学艺术形象始于元杂剧。《全元曲》第五卷辑有《严子陵垂钓七里滩》一剧;元以后,在《云台门聚二十八将》《汉铫期大战邳彤》《寇子翼定时捉将》等剧目中,也都有严子陵的戏份;明初有单本剧《严光智取昆阳城》。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明清演义小说,包括《全汉志传》《两汉开国中兴传志》《后汉通俗演义》和《东汉演义传》等。这些演义小说,把严子陵塑造成精通道法、诡秘似仙、定国论政、身为帝师、清介狂狷和执拗不屈的人物,成为光武帝刘秀的左膀右臂和重要谋士,使严子陵的形象大放异彩。
当代,李歆的网络小说《秀丽江山》,后来被改编成电视剧《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剧中的严子陵,是一个想出手时就出手的自由飘逸之士,东汉立国后,还向刘秀自请“辅佐治国”,任太傅,成为太子刘阳(即明帝刘庄)的老师。
通过文学艺术的再创造,严子陵的形象逐步脱离传统史传束缚,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发展、丰富和流变着。
但凡正史中有记载的历史人物,在民间都会有相应的传说故事。我注意到,自古以来,有史记载且有事迹可考的隐士达数千人,但名声卓著、家喻户晓的仅严子陵一人。尤其在浙东,严子陵受到人民群众的无比敬仰和尊崇。因此,严子陵的民间传说非常丰富,既有关于他的史事的传说,也有与他相关的建筑、山川和风物的传说。这类民间传说,多载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钟敬文主编)和《中国民间故事丛书》(顾问冯骥才,主编罗杨)。
有学者认为,从历史记忆的视角看,一篇历史文献,与民众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本质上并无区别。我曾阅读李惠芳的学术专著《中国民间文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在这部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传说或是记录某个知名的历史人物的立身行事,或是再现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或断片,其中既有历史实在,又有历史理解的实在,应该将它视为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发现,这个观点正被许多史学研究者所接受。
可以这样说,《达人严子陵》中的严子陵,正是历史真实的严子陵、文学艺术的严子陵及民间传说的严子陵,这三者相熔后的一个传奇人物;《达人严子陵》一书,是“历史实在”与“历史理解的实在”的结晶。
作者于辛丑冬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