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马车在新野城里转个圈,往北向齐国驰去。
严子陵一家三口,坐着马车北行,一路上时遇兵乱,到齐国都城临淄,竟走了三个多月。
这天,马车入临淄城时已近黄昏,严子陵找到一家客栈住下。客栈东家很热情,一家人刚安顿好,东家就来请他们去厢房用晚餐。趁着用餐,严子陵向东家打听临淄名医缇萦在哪行医。
东家说,就在缇萦医舍。随后,东家举手比画道,缇萦医舍离客栈很近,往前走过太公桥右拐,沿河一里许,就能望见医舍招牌。
严子陵说,缇萦医舍,名字起得别致。
东家说,有故事呢。
文帝时,齐国临淄有位名叫淳于意的人,曾做过齐国太仓长,故称仓公。仓公后来师从阳庆学医,阳庆传他黄帝和扁鹊的切脉医书,以及视人五色的诊病医术。仓公学了三年,切脉臻于神乎其神的程度,给人治病,一经施药,无不立愈。因此远近闻名。
仓公的名声传开后,求医者众多,而仓公又常出诊在外,以致有的病人失望而归。日久,求不到医的患者对仓公心怀不满甚至愤恨,怨气积聚多了酿成祸水,有人告发仓公,说他借医欺人,轻视生命。地方官判仓公有罪,要处他肉刑——脸上刺字、割鼻子、砍手足种种。汉初律令,凡做过官的人受罚肉刑,须押送京师长安执行。
仓公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临行时女儿们都去送父亲,皆悲哀哭泣。仓公长叹道:“生女不生男,急难时一个也没用。”听完父亲的哀叹,十五岁的小女缇萦决定随父进京,一路照顾父亲。
临淄距长安两千余里,父女俩尝尽人间辛酸。到了长安,仓公被押入狱中。为救父亲,缇萦斗胆上书文帝,陈述父亲冤情,自请罚做奴婢替父赎罪,同时痛斥肉刑毁坏肢体,不给受刑人重新做人的余地。
文帝读信后,同情这个齐国小女子,也被她的孝心感动,觉得她的上书有理。文帝诏令大臣拟一个替代肉刑之法。不久,大臣根据文帝旨意废除了肉刑,颁布了新刑律。小女子缇萦,以她的至孝心,感动文帝,废除了残酷的肉刑。
后来,仓公在临淄开了一家医舍,以缇萦为字号,日夜坐堂门诊。仓公还教缇萦学医,并立下家规,他的医术只传女不传男,所传之女不必改姓氏,但名字必须改为缇萦。现在坐堂的是第九代缇萦。
严子陵和范晋台听了东家讲的故事,都不由啧啧称奇,连连说,我们找对人了。
东家关照他们,来找缇萦诊病的患者多,明天要么赶早,要么掐在午前,病患会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