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居摄二年(7),深秋,有驿使送来东郡太守翟义信函,邀严子陵迅即北上东郡商议机要,信中未露任何商议内容。翟义,字文仲,翟方进长子。翟义二十岁被委为南阳都尉,后升任东郡太守。翟义有机要商议,严子陵即刻收拾行装匆匆北上。
途经秣陵时,路人纷纷传言:东郡太守翟义联合刘氏宗室王侯起兵讨莽了。严子陵闻言,联想翟义信简,笃信是真,当即弃了车舆,策马日夜兼程。
是年,寒潮来得早,未及腊月,淮水南北地区已漫天飞雪。这天,严子陵行至圉县,时近傍晚,因有大雪覆盖大地和房舍,傍晚犹如白昼。
严子陵进入城中,见城内有多处烧焦的民房,仍燃着点点星火,伴着“噼啪”的器物烧裂声。他骑马沿街前行,边走边观察城中情形,望见前面有一百尺见方的石坛,石坛旁围着几十个百姓,正在指指点点,交头接耳。
严子陵近前,原来石坛中央横摊一具被磔裂的尸体,七八块尸块血糊糊一地。围观的人在议论:一个说,当了太守还造什么反,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说,翟太守是个好官啊,怎会造反呢?还有人叹息道,翟太守死得惨啊。
是翟义太守!严子陵跃下马,拨开人群,一步跨上石坛。他凑近尸体头颅端详,果真是翟义。翟义的脸上溅满了血污,但这方脸、宽额、高鼻,严子陵太熟悉了。
严子陵蹲下身,一把抱起翟义的头颅,哭喊着,文仲啊文仲……
哭过一阵,严子陵忍着悲痛,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买来一口上等棺木,请来“二皮匠”(古代缝补尸体之人),为翟义缝合身容。他看好城外的一处风水地,和“二皮匠”一起,把翟义埋葬了。
料理完翟义后事,严子陵嘱托“二皮匠”,待来年开春时,在翟太守的坟头种两棵树,代他四时祭祀,三年不断。严子陵向“二皮匠”作揖鞠躬,并送上一笔厚资。“二皮匠”受了财,连连表示请先生放心,他定会按嘱办事,绝不委屈翟太守。
安排妥当,严子陵准备动身。“二皮匠”见状,提醒严子陵,先生是要南下还是西行?若要西行,我劝先生缓过这阵再走。
为何?严子陵问,
西边三辅有人跟着翟太守起事了,往长安的大路都被官兵堵了。“二皮匠”答。
本来,严子陵是应翟义之邀北上的,现在,既然翟义已死,他本该返乡南下,偏偏这时“二皮匠”告知西边有人跟着翟义起事,他即决定西行,转往长安去。他要探明翟义起兵的经历,他要观察长安的形势变化,他想知晓紧跟翟义造反的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