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弯塘同学觉得海风紧起来了。他直起腰抬头望,这才发现海滩上只剩下他们三人了。

随着海风趋紧,海潮声比下海时响了许多。海浪也高了,已逼近眼前。他们太投入了,不知不觉间,竟然忘了时间和潮汐的变化。

哎呀,涨潮了!弯塘同学有点慌神。快回!他们三人深一脚浅一脚朝海塘方向走去。

一条宽阔的海湾截断了他们的归路。来时海湾里的海水只有小半腿深,眼下已与泥涂涨平,且波浪汹涌。凭着海边生活的经验,弯塘同学心底清楚,没有渔船,他们已不可能涉过湾去。危险就在眼前,他们措手不及。慌张间,海潮毫不客气地涨没了他们的脚踝。

不远处有一条格舱,还有一个三板在海湾里摇摆。他们赶紧朝格舱走去,设想撑格舱回到海塘上。

弯塘同学刚拽赵信登上格舱,一个浪头拍来,把格舱掀出几丈远。严子陵眼看自己难上格舱,他急中生智,爬上三板。格舱和三板上没有桨和篙,他们无法相互靠近,更无法驶往海塘。

潮在往上涨,格舱晃得厉害,三板也颠得狂。弯塘同学在格舱上大声叮咛严子陵,要抱牢三板肋骨,等待退潮。

严子陵将身体紧贴三板,双手抓牢三板肋骨,任波浪颠簸。他还对着浪花喊:看你能奈我何!格舱上的弯塘同学和赵信,已晕船呕吐起来。

当太阳落下达蓬山时,潮退了,格舱重又搁浅在海湾里。疲倦乏力的弯塘同学和赵信,从格舱里站起来,四下张望,就是不见严子陵的那条三板。

三板被海浪卷走了!

弯塘同学赶回村里去喊人。村里人来了一大拨,他们大都以打鱼为生,经历过大海的风浪险恶。他们聚在塘坡上议论,都说小三板哪经得住海浪的翻颠,三板上的人十有八九已葬身大海。大家议定派一人陪赵信回余姚报信,其余村人分南北两路,沿弯塘去搜寻严子陵。

三天后,两路村人先后空手而归。

巨大的悲怆笼罩着严家。

瞎子伯伯来了。他由赵信搀扶着赶到屿山第。他对严子陵祖父说,我为子陵连卜三卦,都是生卦,子陵没有死,他还活着,我敢保证,七七四十九天后,他会平安回来。瞎子伯伯语气自信。

严家人不知瞎子的话是安慰,还是谶言。浙东越地本就有风俗,凡因溺水或其他原因意外而死却死不见尸者,家人必要等到七七四十九天后,方可料理丧事。严家上下强忍哀恸,一天一天地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