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期,元帝永光五年(前39)。

八月十二日,海上生风潮(旧时余姚人对台风的称谓),风雨狂袭余姚,舜水(今余姚江)发洪决堤,大水侵入县邑和村落,地势高处淹过墙础,低洼处漫及腰。酉时,风潮远去,风停雨止,大水还在续涨。

放晴的夜,明月当空。时近子时,严士恂(字君宠)和媳妇铺排好来他家避灾的乡邻,回到东间内室。他嘱媳妇先歇息,自己挨坐窗前守水情。

严妻怀孕七月,挺着肚子忙碌整天,身显疲倦。她一边应着,一边找出一件夹袄,走到窗前替丈夫披上。顺便,她望一眼窗外,月光下,大水漾着微澜,茫无边际。这时,她忽觉一阵晕眩,恍惚中见东南方一团大火球,形如碟,声轰隆,在白云峰顶旋个圈后,疾速直往夏荷庄扑来。她陡然受惊昏厥在地,醒来时,身边已多了一个羸弱的男婴。

客堂里,乡邻在议论:七太公,八太婆,男婴足七月,女婴满八月,大多能成活,只要活过满月,定能活到七老八十。众口一词,他们宽慰着严士恂及其家人。隔壁叔公年长,善用老话说事,他说“大水出星宿”,严家媳妇今日诞下贵人了。隔壁叔公的话,使严士恂紧锁的眉头稍有舒展。

惊动严家媳妇早产的大火球,时人称幽浮——现今人们称它为不明飞行物。严士恂说他当时并未发现幽浮。他说幽浮可能只是媳妇因劳累晕眩而产生的幻觉。

严士恂父亲严景仁坚信幽浮的出现。幽浮催生,光彩吉祥。故此,他为孙儿取名光。光,光明正大、光宗耀祖。后来,他又据严光生于子时,及幽浮绕白云峰飞旋异象,再为孙儿起字子陵。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称;陵,寓升和登之意。

严光,严子陵之大名,由此横空出世。

严子陵出生地夏荷庄,位于余姚县邑东北约二十里,在今余姚市低塘街道境内,毗一条东西流向的溪水而建,为一宇三内、两厢居、悬山顶三合形院落。

汉时,句余山(今四明山)的余脉,在夏荷庄所在的今黄清堰村延伸出一片片低缓的丘陵。丘陵生成的溪流,与杭州湾冲积形成的潟湖和汊湾,密密交织出江南水乡的韵律。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能望见山丘的秀,闻到林草的香,眺瞩东海的浩渺。

严家另有一处老宅,在县邑的屿山(今龙泉山)下,名“屿山第”,形制与夏荷庄相仿。屿山第背靠的屿山,孤傲耸立于县邑南端,高二十丈,周长约四里,古木郁郁苍苍,如在云中。屿山第门前是舜水,宽三十余丈。舜水连着东海。

屿山第是严家祖先严助任会稽太守时置办的别业。汉武帝元狩元年,因严助在淮南王叛乱事件中遭冤诛,严家在吴县的生活陷入窘境,遂举家迁徙到余姚,在屿山第定居下来,开枝散叶。

排辈分,严子陵为严助六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