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严子陵去了哪?他上句余山了。县令到他家传过信后,当天夜里,他和妻子梅李陀带着儿子摸黑进山,到句余山北的梁冯村隐避。
梁冯村位于余姚西南,离县邑约六十里地。梁冯是个大山村,居住着数百户人家。村西北有一条宽三十余丈的大溪,名“东明溪”。东明溪畔建有一座精致的瓦房小院落,曰“东明庄”。东明庄坐西朝东,是严子陵为岳父梅福隐居修道而建的一处庄院。庄前的东明溪昼夜潺潺。庄与村隔溪相望,夜晚灯火相映。
历史上的梅福算不得什么重要人物,其所任的“南昌尉”也只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长,但他的名字却屡见诸史。梅福曾与匡衡——成语“凿壁偷光”的主角联名上书,要求皇帝“封孔子世系为商朝开国君主成汤之后”。后来,梅福又上表章,敦醒皇帝应广揽贤士、虚心纳谏,警惕权臣“势隆于君”。当时“势隆于君”的权臣,无疑是指以王凤、王商及王莽为代表的王氏外戚集团。可见,梅福是一位极具政治远见的人物,他早已预见汉室的岌岌之危,故而贡献愚忠。
梅福的忠言并没有得到皇帝的采纳,反而遭惹了王氏权臣的忌恨报复。那年,侯霸冒死报信,才使梅福躲过一难。为避王氏权臣的挟嫌追杀,最初梅福藏匿于南昌城南郊外,偶垂钓于湖;转年,梅福幽居于南昌城西郊的飞鸿山学道;后来,梅福潜遁至会稽泰宁栖真岩炼丹修行。在获悉严子陵断然拒绝王莽之聘,回到家乡余姚的信报后,梅福扮作“吴门市卒”,旋即云游至越东句余山,翁婿会合。此后,梅福在梁冯村东明溪畔筑舍隐居,修道炼丹。
严子陵一家在东明庄暂住下来。每天,梅福都要步行五里地,去白水冲修炼。梅李陀带着儿子,或下东明溪捉溪鱼,或上山去采草药。严子陵不便出去,就留在庄里看书,累了就在庄院附近散步赏景。
庄院四周多有沉香、紫檀、香榧、红叶石楠和香樟等古木,还有不知名的山花绽出一丛丛的赤橙黄绿。尽管树高大,花亦美,但每次严子陵都无暇顾及,径直往庄院后面去探赏一棵小乔。
严子陵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树,不知它谓何名。小乔树态婆娑,枝叶繁茂,初开花时,花朵生鲜鲜朝上,色淡绿,十数日,由绿转白,形似梅花,满树星光点点,盛花期时,花朵弯腰微垂,白的花色中渐渐生一丝药黄色,枝枝叉叉似银丝缕缕。
一天,吃完早餐,在梅福出门前,严子陵忍不住问岳父,庄院后面的那棵小乔叫什么。
梅福从没注意过庄院后面有哪些树啊草的,所以根本搞不清严子陵说的是哪一棵树。严子陵带着岳父去看,后面跟着好奇的梅李陀和孩子。一家人围着树远看近看,都说是第一次见。梅福摸了摸头上的银发,微微一笑说,就叫它“银缕梅”吧。
自从小乔有了银缕梅这名字后,严子陵只去看过它两三回。当严子陵再看到银缕梅时,便会触景生情,心绪大变,他感慨自己的人生犹如这银缕梅,初时淡淡绿绿地不争春,待盛时却已弯腰垂首,银丝缕缕。又过了一段日子,严子陵估摸着征聘的风声已经过去,他留下妻子照顾岳父,自己带着儿子严庆如回了夏荷庄。
严子陵怕看到那棵银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