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严子陵雀步跃上论坛。县令见他个头不高,亲自搬来一根马凳,让他站上去。
马凳上的严子陵英气勃发,又少年憨态,郡文学见后大为赏识。他说,今日没见严光登坛,憾事也,本职有一诘,请你论辩,如何?
听闻要他辩难,严子陵激灵来劲,说,严光悉听尊便,请文学出题。
郡文学出题:儒法治国辩。
此题纯属老生常谈。严子陵摇头说。
本职就想听听严光有何标新立异的新论。
严子陵点头,眨巴一下双眼,略作沉思后,开题论道:
东市有家米铺,东家养只黑猫看管谷仓,黑猫尽忠履职,谷仓从无鼠患。西市有家面铺,东家养只白猫看管麦仓,白猫偷懒耍滑,麦仓常害鼠患,苦得面铺东家夜夜起床赶老鼠。面铺东家怀疑白猫种性不好。
严子陵这般开题,坛下听众大多茫然,全场寂然。他的论辩声更清晰了:
一日,面铺东家来找米铺东家,表示愿出一千个五铢钱与米铺东家换猫。米铺东家乐得实惠,同意黑猫换白猫。于是,黑猫来到西市看守麦仓,白猫来到东市看守谷仓。
黑猫初来乍到,勤勉捕鼠,老鼠闻风逃遁,面铺东家十分满意。时过月余,面铺东家发现老鼠又在麦仓里活跃起来,查究原委竟是黑猫偷懒渎职所致。面铺东家悄悄去米铺打探白猫情况,获悉白猫在米铺管仓超然出色。面铺东家大感意外,为何白猫黑猫换个店铺竟就黑白颠倒了呢?
隔日,面铺东家来找米铺东家,讨教驯猫术。米铺东家从内室拿来两件物品,一部《圣猫经》,一根“笞猫鞭”,送给面铺东家。
米铺东家告诉面铺东家,把《圣猫经》放在猫窝,督促猫每日诵经一篇,修炼品性;把“笞猫鞭”挂在仓铺门上,一旦发现猫有偷懒耍滑行为,鞭笞以训诫。
面铺东家回到麦仓依样画葫芦,不日,黑猫恢复原态,米仓再无鼠害发生,他懊悔自己枉花了一千个五铢钱。
哈——先圣殿内外哄堂大笑。严子陵继续论道:
《易经》言,“一阴一阳之谓道”。天人合一,始于一,一含二,便成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阴阳,两者不可或缺。治国似太极,儒治与法治,恰如太极之两仪,互为阴阳。儒家崇仁治,是为柔;法家讲惩戒,是为刚。惟儒又惟法,刚柔并济,天下方可大治。如此治国良策,就如米铺东家之驯猫。
好!先圣殿内外响彻喝彩声。严子陵的论辩,用乡俚寓言开题,以易经阴阳论儒法治国,迂回阐述,继而快刀切题,脱俗新颖,精彩至极。
受殿内外氛围鼓舞,严子陵情绪高涨,童声慷慨:
忆往昔,孝宣皇帝崇儒尊法,“王道”与“霸道”并治,终使吏治清明,民生富庶,四夷宾服,国势强盛,堪称孝宣中兴。看今朝,当下之朝廷,好儒惟仁,罢黜法术,宽弘尽下,号令温雅,虽有周代古风,然而孝宣之弦尽改,久之,终将使孝宣中兴之基业衰败凋敝,天下祸乱岂会远乎?
严子陵拱手揖礼,结束了演讲。
“哗——”坛下掌声如雷鸣。严子陵稚嫩的脸上,透出一股得意的神情。
奇谈悖论!郡文学断然呵斥。
先圣殿内外霎时肃静,气氛骤变。咝——有人倒吸凉气。
严子陵没去理会郡文学突变的态度和口气,他愣头愣脑走下坛来,回到计佑身边落座。
计佑双手拍膝,重叹一声,“唉”!
世人皆知,当今皇帝——成帝刘骜,摒弃了先帝们一整套统治方法,优柔寡断且是非不分,好酒色,任威权旁落,明知外戚擅权而制衡乏术,大政几乎为太后王氏一族霸占,各地乱象频发,强盛的汉王朝每况愈下。
身为先生,计佑暗为自己的学生骄傲,但他深知严子陵今日所论,冲犯了当今皇帝。他担忧严子陵会因此遭殃。他拧拧严子陵的耳朵,轻声道,严光啊,你以为秋月辩难犹如在瞎子伯伯家论辩,由得你童言无忌,畅所欲言?非也!
计佑正谋思着如何维护严子陵时,只听郡文学已严词厉色发落:大胆严光,污言秽语妄议朝政,自寻死罪,念其年幼无知,逐出精舍,责其父母严苛管教,以观后效。
郡文学言毕,气急攻心,跌坐在马凳上。
此后,“十二龄童献策保大堤”“严光论猫气文学”的故事不胫而走,传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