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突骑驰至昆阳,在一个名为逍庄的地方隐秘驻扎下来。

逍庄处于昆阳与定陵之间,相距各约四十里。若战,可迅即杀向昆阳;若退,可快速避入定陵。汉军攻占昆阳前,定陵已在手中。

在逍庄,严子陵闻到了从昆阳城飘来的硝烟味,却捕捉不到战争的踪影。入夜,他带一候骑,去昆阳城外侦探军情。

昆阳城外的敌情让严子陵吃惊:夜色中,官军铺天盖地一般,将昆阳城围得密不透风。

突然,就在这密密麻麻的阵仗里,有一小股汉军从城墙南门奋勇突围出来。严子陵靠近前去,看清突围的汉军有十三骑。令严子陵惊奇的是,从身姿上判断,冲在最前面的那位勇将正是刘秀,而断后的是邓晨。

突围出来的汉军转向东,直奔定陵方向。严子陵策马追赶。见有人追来,刘秀等十三骑扬鞭加速。严子陵一边追,一边高声呼喊,文叔!我是严光!追啊,喊啊,终于,刘秀听清了严子陵的声音,他勒马回望,大呼,子陵!

此时,此地,严子陵的从天而降,使刘秀大有栎阳雨金之感。

一行人马来到逍庄平原突骑营地,大家相互执礼后席地而坐,话题直入眼前的战事发展。

根据刘秀的陈述,严子陵对战况略掌大概:

现时,王莽官军已达昆阳城下的近十万,城北还在陆续开来,军阵数百里,绵绵不见其后。

昆阳城中,汉军总兵力才九千人。所幸昆阳城小而坚固,易守难攻,尚能坚持。但是,终究是面临大敌,在守城汉军中,部分将领的军心开始动摇,包括首领王凤。

这次,十三骑冒险突围,是刘秀提议并请缨执行的应急计策。

刘秀的策略是,由他率十数人突围出去,到定陵和郾城去搬援兵——那里驻有万余汉军。待这万余援兵开抵昆阳前线后,将在外围对王莽官军实施机动攻击,一来可减轻守城汉军压力,二则可扰乱并拖住官军阵脚,迟滞他们南进,为正在全力围攻宛城的汉军主力争取时间。

严子陵对刘秀的突围作战大加赞许。

刘秀说,子陵不要光顾着赞我,说说你的韬略。

严子陵收了笑脸,说,我确有一虑。文叔想过没有,假如官军在久攻不克的情况下,一面留下业已布围的十万兵卒,对昆阳围而不攻,一面命大军快速南进,对攻宛汉军主力来个反围歼,先得宛城之胜,回头再来收拾昆阳汉军,如此,文叔将如何应对?

刘秀说,此事我细酌过,官军主帅王邑,曾率军围剿翟义反莽义军,因而居功跋扈,现有四十二万大军做他依仗,越发骄纵轻敌。昆阳谓军事要冲,王邑志在必得,他岂肯放弃攻城?因此,王邑不可能像子陵这样能想到此策。

严子陵说,文叔对王邑的判断我赞成。但是,王邑自己想不到,不等于旁人也想不到。王邑副帅纳言将军严尤,是当今知名兵家。如果严尤出此计策,为王邑采纳,那么王莽官军真的拔营南进,凭文叔万余人马,能挡得住这浩荡大军吗?

刘秀一听,脸色严峻起来。对严尤其人,他印象深刻,当年严子陵带他游学穰县,在郑敬处学兵法时,曾经议论过他。后来在太学求学,严子陵还特地请陈遵带他拜访过严尤。他确认严尤是帅才。

刘秀说,若应验子陵所言,汉军危矣。

众人静屏气息,急盼严子陵的破敌对策。

严子陵说,敌我力量悬殊,我军只能见招拆招,当务之急要分头做成两件事。第一,文叔去定陵和郾城搬援兵,务必速去速决速回。第二,还须施计离间严尤与王邑,使王邑疑心严尤,让严尤英雄无用武之地。

刘秀问,王邑、严尤身居中军帐,如何才可施展离间计?

严子陵成竹于胸,轻松一笑说,文叔莫急,古有芒卯(战国时魏国将领,善使诈术,多次以诈术救魏国摆脱亡国之危),今有严光,我自有办法。明日,我亲自去严尤营中走一趟。

芒卯使诈,无一不成,刘秀松口气,放下心来。

众人见严子陵颇为自信,且大言不惭,不知他是轻狂,还是真有本领,都愿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