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子陵这话是由衷之言,没有半点客套的意思。严子陵在精舍与侯霸相处时间不长,但侯霸主理精舍事务有条不紊的干练功夫,他看得清晰。还有,侯霸助房元讲《春秋》,课也讲得生动透辟,尤其是讲《谷梁传》。

《谷梁传》是注释《春秋》的书。《春秋》即《春秋经》,据传由孔子编著。中国古代最早用甲骨文记载的两部书,一部是《尚书》,一部是《春秋》,合称左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春秋经文,如无注释,无法弄明其意。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统称为“传”。杰出的“传”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是为“春秋三传”。

侯霸师从房元研习《春秋》,通三传,而独精《谷梁传》。

侯霸独精《谷梁传》,并不是他的随波逐流之举,而是他发自内心对《谷梁传》思想的认同。

严子陵听过几次侯霸讲《谷梁传》的课,认为侯霸的身份虽仅为房元的高足弟子,但他讲《谷梁传》,已远超他的先生房元。

在房元莅临精舍听课之前,严子陵与侯霸早已惺惺相惜。自房元听课以后,侯霸对严子陵更加敬重,人前背后都称呼严子陵为先生。严子陵依旧称侯霸为君房,心里对侯霸也很钦重。

严子陵与侯霸走得近了,二人常在一起谈学问、议国政。有时,他们会因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但又各自谦逊,互相尊重对方的观点和立场。

严子陵交好侯霸,还因侯霸与他一样,心中有同一个顶礼膜拜的人物,这个人物就是荀子。

荀子不仅是《周礼》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也是“春秋三传”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譬如《春秋谷梁传》。

谷梁赤为《春秋》作传后,第一个传人就是荀子。作为《周礼》和《春秋》的传承人,荀子的思想很大一部分根源于《周礼》和《春秋》。

由此推演,严子陵和侯霸可谓师出同门。

虽然师出同门,但是他们性格迥异。严子陵潇洒随性,侯霸不苟言笑。相同的是他们都志向远大,期待“学而优则仕”,做强国悦民的朝臣。而且,他们确具治国理政的才能,这在他们协助房元处理郡务时就展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