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子陵讲学别具一格,除课堂讲经外,常带公子们出去游学。他不仅带他们问学名士硕儒,还拜访刘氏贵族、地方官吏,以及各类社会达人。他的观点是,人所长,皆学问。他带他们走到哪,讲到哪,学到哪。

严子陵带公子们游学至汝南,问学名士郑敬。郑敬原为汝南都尉府功曹,王莽建新后,托疾辞职赋闲在家。郑敬最善《孙子兵法》,他向公子们传授兵法心得。刘秀听得认真,问得也勤。他问,当今朝廷,何人精兵法,善用兵?

郑敬评说当属严尤。严尤著《三将》,自比乐毅、白起,颇受王莽器重,为当朝大司马,征战无数,多胜算。可惜严尤常受王氏官宦贵族排挤,难以施展其才华。

严子陵带公子们来到南阳农穰,问学硕儒蔡少公。蔡少公精《周易》,好谶纬。到农穰后的第一日,严子陵和蔡少公密谈至深夜。

翌日中午,讲学余暇闲谈间,蔡少公说,有图谶曰“刘秀当为天子”。邓晨问,是当朝国师公刘秀(刘歆曾名刘秀)吗?刘秀笑说,为何就不是我呢?语气很自傲。众人大笑。笑声里带着调侃和嘲讽。

后世有人猜测,蔡少公谶言“刘秀当为天子”煽动起刘秀的反莽之心,极可能就是那晚严子陵与他合谋的结果。

严子陵带着公子们去随县,拜访在随县任县宰的侯霸。侯霸的老成持重和施政手段,给刘秀留下深刻印象。

随县远离京师,因而常有亡命之徒流窜到此落草为寇,百姓深受其害。草寇仗地方豪强及复杂地形庇护,使官府的剿匪之役常事倍功半。

侯霸上任伊始,经过一段时间的侦察,制订了周密的剿匪计划。侯霸先将与草寇有勾结的豪强全部抓捕关押,尔后发起剿匪之役。失去豪强庇护的匪徒,很快被官兵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然后,侯霸再找尚被关押的豪强算账。他坚决把其中几个长期与匪寇勾结、为非作歹的豪强杀了,而允许那些罪行较轻的豪强,按他们与草寇勾连的时间长短,计算赎金赎粮,交足一个放一个。就这样,危害随县多年的匪患被彻除。

刘秀问侯霸,为何要将抓捕归案的不法豪强,按年论月,定杀定赎?

侯霸说,豪强为自求平安,而与草寇勾连,使草寇气势日涨,不杀一批不足以震慑豪强和匪徒,以收斩草除根之效。随县百姓多穷困,准许那些轻罪的豪强以钱粮赎罪,充盈县衙库备,以随时接济贫困百姓,此谓“杀猴儆鸡”。杀一猴,儆百鸡。鸡有蛋,可接济百姓。

刘秀对侯霸的“杀猴儆鸡”手段暗自赞佩。历史总在因缘际会中造就,正因这次随县访学,才有后来刘秀与侯霸的“寿春之约”,才有后来东汉政权的显赫人物——大司徒侯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