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出了大司马府,严子陵直奔前将军何武府第。
从成帝朝开始被重用,何武算是三朝元老了。何武的夫人与元后沾亲带故,元后对何武一直很信任。严子陵了解这层关系,想请托何武说动元后,为师丹恢复名誉。
何武深知严子陵性情。严子陵从不托人办事,今为师丹之事奔波求人,情真意切,何武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何武向严子陵透露,当时哀帝迫于朝野舆论和压力,无奈决定撤免师丹,允王莽返京复职。师丹离京归乡前力谏哀帝,要时刻防范王莽野心。王莽返京后迟迟未予复职,原因就在于此。王莽获知个中干系,对师丹怀恨在心,因此他绝不会让师丹复官还爵。
至此,严子陵才明白王莽不复师丹官爵的缘故。他原以为王莽要复师丹官爵,可能一时真有为难处,不曾想王莽的心胸竟这般狭隘。他庆幸自己还有前将军何武这条门路可走,否则自己的良心将无处安放。
不过,严子陵仍心存疑惑。他对何武说,我没想到王莽会耍小人伎俩。
何武哈哈大笑道,子陵想不到的事多着呢。何武转而神情坦然且郑重地说道,子陵,这是我最后一次帮你了,可惜没能帮到你本人。
严子陵忙问,前将军为何说这是最后一次?
何武说,先前,元后下达公卿推举大司马诏书,王莽谎称“举朝皆举莽”,其实我和左将军公孙禄事前商定绝不举莽,而采互举策,以免举了他人而加害他人。王莽对此极为恼怒。所以,我被削职应是早晚之事。
严子陵问,前将军和左将军为何要与王莽针锋相对?
何武说,王莽是个两面人,我不堪与他同流合污。
两面人?根据何来?
何武说,子陵听闻过王莽买婢女送朱博之事吗?王莽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时,曾悄悄买过一个漂亮侍婢偷欢,此事本属寻常小事,搁在其他达官显宦身上,不会引发风波,然而出在王莽身上,反响则大有不同。王莽惯以正人君子自居,世人视他如圣贤,所以有人窃窃私议,讥讽他是伪君子。私议馈至王莽耳中,王莽自觉不妙,他当机立断,命人盛装车舆,将侍婢送至后将军朱博家里。王莽恬不知耻地广为宣扬,说他听闻朱将军至今尚无子嗣,念念在心,有相面人说,这个女子端庄淑丽,宜生儿子,他就特地为朱将军买下。哈哈,你看,如此一来,王莽既解了自身之围,又讨好结交了朱博。回顾公卿推举大司马一事,可见王莽的两面人手法玩得有多娴熟。
何武之言顿让严子陵思及王莽南阳杀子事件,他心中忽然明朗,那天王莽夫人半路截车说的话,才是当时王莽杀子的真相。
何武摇摇手说,不议王莽了,说说你吧。朝中传言王莽要任你为少府丞,可有此事?
严子陵笑说,何止少府丞,刚才王莽许我任大司马长史。
何武语气平和地说,子陵堪当此任,看来王莽对你还算真心结好。
严子陵说,入仕经世济民,是我毕生宏愿,但我绝不会在师丹恢复名誉之前入仕为官,纵然许我丞相,我也坚决不就。
何武说,子陵真有君子之风。我现在就进宫,拼尽老命也要说动元后恢复师丹官爵。
三天后,元后诏令:特封师丹为义阳侯,食邑二千一百户——比之前大大提高。师丹自请不再还朝仕宦,朝廷准其在家安享晚年。
毕竟元后还在“临朝称制”,王莽难以再施阻梗,师丹之事便尘埃落定。
当王莽获知这事的幕后推手是何武后,他气急败坏,新账旧账一起算,指使监官弹劾何武和公孙禄屡犯“劣迹”,免了二人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