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月×日
“你们就来幻想,就来制作影片吧!”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提议。
“我们幻想些什么呢?”学生们问。
“我要故意挑选一个无动作的题材,因为有动作的题材会自行激起活动,不必依靠想象的预先帮助;相反,缺乏动作的题材就需要加强想象的预先工作。现在我所注意的并不是活动本身,而是对于活动的准备。所以我就采用动作最少的题材,要你们来过一过一棵深深植根于地下的树的生活。”
“好极了!我是树,我是百年的橡树!”苏斯托夫决定了。“不过,虽然我这样说了,我却并不相信这是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对自己这样说吧:我就是我,但假使我是橡树,假使在我的周围和我的本身有了如此这般的情境,我就要怎样办呢?”托尔佐夫帮助他。
“可是,”苏斯托夫表示怀疑,“站在一个地方动也不动,怎能去动作呢?”
“当然,你不能走路,不能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去。可是,除此以外,还有别种动作。要激起这种动作,你首先就应该决定,你是处在什么地方?在树林里,在草地上,还是在山顶上?什么地方更能使你激动起来,你就选什么地方好了。”
苏斯托夫仿佛觉得他是生长在阿尔卑斯山附近高地上的一棵橡树。左面远处,耸立着一座城堡。周围是一片极其宽阔的空地。远处积雪的山脉闪烁着银光,近处是绵延不绝的丘陵,从上面看起来,宛如石化了的海浪。到处都有小树星罗棋布。
“现在你告诉我,你在近处看见什么?”
“我看见自己头顶上罩着浓荫,树枝摆动的时候,它就哗哗作响。”
“还有呢!在你的上方,时常有大风吹过。”
“我看见在自己的树桠上有几个鸟窠。”
“这对于你的孤独生涯很有好处。”
“不,没有什么好处。和这些鸟是很难和睦共处的。它们常常把翅膀拍得扑拉扑拉直响,用嘴啄我的躯干,有时候它们还相骂和打架。这很使我恼火……在我的身旁有一条小溪潺潺流着,它是我最好的朋友和谈心者。它使我免于干旱,”苏斯托夫继续幻想下去。
托尔佐夫使他把他所想象的这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出来了。
后来,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又让普希钦作试验。普希钦并没有怎么去求助于想象,他选择了一个最平常的、很熟悉的、在回忆中容易活跃起来的东西。他的想象很少发展。他把自己设想成彼得洛夫公园里一所带有小花园的别墅。
“你看见什么?”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问他。
“彼得洛夫公园。”
“整个彼得洛夫公园你一下子是把握不住的。你还是给你的别墅挑选一个什么固定的地方吧……你在自己面前看到什么?”
“栅栏。”
“哪一种栅栏?”
普希钦不做声了。
“这栅栏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什么材料吗?……是弯曲的铁条做成的……”
“它的花式是什么样的?你给我大致讲一下。”
普希钦用手指在桌上画了好久,看来他是头一次在思索他所说的东西。
“我不懂!请你画得清楚些,”托尔佐夫把普希钦的视觉记忆挤干了。“好吧……我们就假定,你是看到了这个……现在告诉我,栅栏外面有些什么?”
“马路。”
“这路上都有些什么人在乘车和步行?”
“别墅的居住者。”
“还有呢?”
“马车夫。”
“还有呢?”
“货车夫。”
“还有谁从这路上经过呢?”
“骑马的人。”
“也许还有自行车吧?”
“是的,是的!还有自行车、汽车。”
显然,普希钦甚至没有打算去打扰一下自己的想象。既然是老师代替学生工作,这种无动作的幻想又会有什么好处呢?
我把自己的这种疑问讲给托尔佐夫听了。
“在我的推动想象的方法中,有几个要点应该指出,”他说。“当学生的想象不活动的时候,我就向他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既然有话问他,他总得回答。于是他就回答了,——有时为了避免麻烦,他是信口乱答的。这样的回答我不但不接受,而且还要证明它是毫无根据的。为了要作出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学生只好马上去推动自己的想象,迫使自己用内心视觉去观看一下问到他的东西,要不就从理智方面,从一系列顺序的判断去接近问题。想象的工作常常是由这种有意识的、理性的活动来作准备并加以指引的。最后,学生就在自己的记忆或想象里看到了什么。一定的视觉形象就在他面前出现了。短暂的幻想的瞬间也就形成了。过后,我又借新的问题来重复这一过程。于是又形成了第二个短暂的幻想的瞬间,然后又是第三个。我就这样来维持和延长他的幻想,激起一些瞬间,使它们活跃起来,这些瞬间联在一起构成一幅想象生活的图画。就算这幅图画暂时还是没有趣味的吧。但它是由学生自己的内心视象所织成的,这已经很好了。他能有这么一次激起了想象,便能两次、三次、多次看到同样的东西。由于屡次重复,图画铭刻于记忆之中就愈来愈深,学生对它也就习惯起来了。不过也有些人的想象很懒惰,甚至对于最简单的问题也都不能有所反应。那时,教员除了提出问题同时又暗示出答案之外,就没有别的什么办法了。假使教员所提供的能使学生满足,那么学生接受了别人的视觉形象,也会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思看到一点什么。要是不能的话,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鉴别力来纠正所暗示的意见,这样也就迫使他用内心视觉去观看和看见什么。结果,这也会创造出部分是由幻想者自己的材料组织成的、与所想象的生活相类似的生活。……我看出,这种结果并不怎么使你们满意。然而象这样硬挤出来的幻想也还是带来了什么。”
“究竟是什么呢?”
“就这样说吧,在幻想之前,对于所创造的生活,是没有任何形象的概念的。有的只是一些杂乱无章的、模糊不清的东西。但在做过这种准备工作之后,却有某些活的东西暗示出来和确定下来了。这就给了教员和导演一片土壤,可以把新的种子撒上去。这就是可以在上面作画的那种无形的底色。此外,按照我的办法,学生可以从老师那里把鞭策自己想象的手法接受过来,学会用他自己智慧的活动所暗示给他的问题来刺激想象。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有意识地去和自己想象的消极性和惰性作斗争的习惯。这已经算是很大的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