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月×日
“今天我们要讲到,怎样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在自己心里激起有机天性的下意识创作。
“其实那兹瓦诺夫就可以给你们讲这个问题,他在上一课重演‘烧钱’习作时,已经亲自体验过这种过程。”
“我只能这样说:突然间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了灵感,之后,连我自己也不明白我是怎样在表演的了。”
“你没有正确地估计上次表演的结果。它比你所推想的要重要得多。你始终指望着的‘灵感’的来临,仅仅是一种偶然的事情。不能去依靠这种偶然事情。而在我们现在所谈到的这一课上,却出现了可以依靠的东西。那时候灵感来访问你,就不是出于偶然,而是因为你为它准备好了必要的园地,亲自把它请来了。这样的结果对我们的演员艺术来说,对演员的心理技术和实践本身来说,要重要得多。”
“我并没有为它准备什么园地,而且我也不会这样做,”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这就是说,我在你不知不觉中给你准备了这块园地。”
“怎么?是什么时候的事?一切还不是都象往常一样,按照顺序进行:松弛肌肉,检查规定情境,定出一系列任务并加以执行和其他等等。”
“完全正确。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但是你没有觉察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它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新东西。它的全部内容就包括在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补充中,就是:我使你把一切创作活动进行到底。这就是我所要讲的一切。”
“这怎么讲呢?”维云佐夫摸不清头脑。
“很简单。使你内部自我感觉的一切元素、心理生活动力以及贯串动作本身进行正常的活动,而不是演戏般的、程式化的活动。那时候,你在舞台上,在角色中就会意识到你的内部有机天性的真正的生活,你也就会在自己心里意识到所扮演的人物的真正生活的真实。既然是真实,就不由你不相信。既然有真实和信念,在舞台上就会自然而然地造成‘我就是’的状态。
“你是否觉察到,每一次,当演员心里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地产生了真实感和信念的时候,有机天性及其下意识就活动起来了。
“你可记得,这种情形早就在那兹瓦诺夫身上发生过,在他表演‘烧钱’习作时发生过,也在他上次表演中发生过。
“可见,通过贯彻到底的、有意识的演员心理技术,就为我们有机天性本身的下意识创作过程的产生准备了一块园地。这种彻底而完善地运用心理技术的手法,对于你在创作方面已经知道的东西,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
“要是你们知道这个新东西是多么重要,那就好了!
“一般人认为,创作的每一个瞬间都必须是很伟大、复杂和崇高的。可是,从以前做过的练习中,你们已经了解到,即使是最细小的动作或情感,最细小的技术手法,也都能起巨大的作用,只要它们在舞台上,在创作时是贯彻到底的,也就是贯彻到生活的真实、信念和‘我就是’开始的境界的。只有在这种情况发生了的时候,演员的心灵和形体器官才会正常地,按照人的天性的一切法则,不顾当众创作的不正常条件,完全象在实生活中那样在舞台上活动起来。
“在实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发生和进行的事情,在舞台上是需要借助于心理技术来给它准备好的。
“只要想一想:一个最细小的形体动作或内心动作,它能够创造出一系列把我们引到‘我就是’这一境界中去的真正的真实和信念,能够把演员的有机天性及其下意识推动起来!这难道不是一种新东西,这对于你们已经知道的难道不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跟某些教师的观点完全相反,我认为应该尽可能让初学的学生,就象你们这些初登舞台的人,一开始就能达到下意识的境界。应该在学习的初期,即研究各种元素,研究内部舞台自我感觉的期间,在各种练习和习作中,就做到这一点〔61〕。
“让初学者一开始就体会到——哪怕仅仅在个别的瞬间体会到——演员进行正常的创作时那种幸福的心境。让他们不是从名义上,从名称上,从开头只能吓唬初学者的那些死板、枯燥的术语上,而是从亲身的感受上来体会这种心境。让他们确实爱上这种创作心境,在舞台上经常努力去达到这一点。”
“我懂得您今天给我们讲解的这个补充的重要性,”我对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说,“但这对我们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懂得相应的心理技术手法,懂得怎样去运用这些手法。所以还是请您教我们相应的心理技术,指示我们更具体的处理手法吧。”
“好吧。不过你从我嘴里不会听到什么新的东西的。我只能把你已经知道的再明确一下。我给你的头一个建议是:只有当你在心里建立起正确的内部舞台自我感觉,感觉到在心理技术的帮助之下你心灵中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好去从事正确的创作,你的天性只等着推动就可以开始创作的时候,你才去推动它。”
“怎么样推法呢?”
“在化学中,当两种溶液放在一起而反应比较缓慢或微弱的时候,可以加进少许的第三种物质,即所谓触媒。这是一种接触剂,它把反应马上贯彻到底。你们在创作中也可以加进这样的触媒——突如其来的即兴表演、细节、动作、真正真实的瞬间,不论是心灵上的或形体上的,都是一样。这种突如其来的瞬间使你激动,于是天性本身就投入战斗。
“这种情形在最近一次表演‘烧钱’习作时也发生过。那兹瓦诺夫感到自己具有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于是,正如他后来所讲的那样,为了使自己的创作状态紧张化,他就马上引进一个突如其来的、即兴地创造出来的规定情境——发现现金少了很多。这个虚构也就是他的‘触媒’。于是,这种‘接触剂’立刻使反应贯彻到底,也就是达到有机天性下意识创作的境界。”
“到哪里去找‘触媒’呢?”学生们追问。
“要到各处去找:到概念中,到视象中,到判断中,到情感中,到欲望中,到最细小的内心和形体动作中,到想象虚构的那些新的、微小的细节中,到同你交流的对象中,到你在舞台上的周围环境的那些难以捉摸的细节中,到场面调度中去找。可以从中找到细小的、真正的、人的、生活的真实,从而引起信念,造成‘我就是’这一状态的地方和东西,是并不少的。”
“那时候又怎么样呢?”
“那时候,由于你所扮演的人物的生活和你本人的生活在某些瞬间突然完全溶合在一起,你就会觉得自己的脑筋迷迷糊糊的。那时候,你就会觉得你成为角色的一部分,而角色又成为你的一部分。”
“以后呢?”
“我已经给你们讲过,在这以后,真实、信念、‘我就是’就会把你交给有机天性及其下意识去支配。
“象那兹瓦诺夫上次那样的表演,可以从‘舞台自我感觉’的任何一个元素开始,来重复一下。我们可以不必象那兹瓦诺夫那样从肌肉松弛开始,我们可以借助于想象和规定情境、欲望和任务(如果任务是已经弄明确了的),可以借助于情绪(如果情绪能够自然而然地激动起来)、概念和判断,也可以下意识地先去感觉作家作品中的真实,那时候信念和‘我就是’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重要的是,在所有这些情况下,你们一定不要忘记把第一个产生和活跃起来的自我感觉的元素贯彻到底。你们要知道,只要从任何一个元素开始来进行这种创作工作,其余所有元素就会由于彼此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而跟随着第一个元素走去。
“刚才我所讲的通过意识来激起我们有机天性的下意识创作的手法,并不是唯一的手法。还有别的,但是今天已经来不及向你们讲述了。所以只好留待下次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