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中医养生保健》简介
《老年中医养生保健》这本书是由.邓沂主编创作的,《老年中医养生保健》共有148章节
1
芜湖老年大学教材编审委员会
主 任 汤可发 副主任 李宗国 李荣生 丁以胜 委 员 乐春慧 汤正东 余国强...
2
《老年中医养生保健》编写组
主 编 邓 沂 副主编 董胡兴 潘道友 成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万雪庆 (芜湖老年大学) 邓 沂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安玉霞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3
编写说明
《老年中医养生保健》分上、中、下三篇,上篇阐述中医养生学、老年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理论,主要有中医养生保健的概念、特点、目的、意义,及其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等;中篇...
4
目录
目 录 芜湖老年大学教材编审委员会 《老年中医养生保健》编写组 编写说明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中医养生保健的概念与特点 一、中医养生保健的概...
5
上篇 基本理论
...
6
第一章 概 论
学习目标 学习目的:通过对中医养生保健概念、特点、目的、意义的学习,充分认识中医养生保健在维护中老年人健康、减少疾病以及延年益寿方面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知识要求...
7
第一节 中医养生保健的概念与特点
...
8
一、中医养生保健的概念
(一)养生与保健的概念 养生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古人亦称之为摄生、保生、卫生,偏重于老年养生者则称为寿老、寿亲、寿世。“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黄帝...
9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特点
中医养生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丰富的内容、卓越的效果。中医养生保健是在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下,在中医学基础之上发生发展起来的,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中医养生...
10
第二节 中医养生保健的目的和意义
...
11
一、中医养生保健的目的
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和追求。人生在世,外有六淫病邪侵袭,内有五志七情之感和饮食劳倦之伤,因此常有疾病发生而影响健康、威胁生命,使人不能尽享天年...
12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意义
养生保健的意义重大,从小处讲,个人要想强身健体、少生疾病、益寿延年就必须养生;从大处说,人类要想与天地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稳定地发展进步而不至湮灭也必须养生。...
13
第二章 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观念
学习目标 学习目的:通过对生命观、寿夭观与健康观的学习,充分认识并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观念。 知识要求:掌握中医养生学对人类生命和寿命的理解,熟悉中医养生学“...
14
第一节 生命观
生命观,是人们对生命存在性质、生命活动特点的基本认识和看法,具体包括生命的物质观、运动观和衰老观。...
15
一、生命的物质观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的生命与世界万事万物一样,都是依靠天地之精气而产生,随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而生长变...
16
二、生命的运动观
运动观即从变化角度把握生命规律。运动观认为宇宙万物都是永恒运动而无休止的,即使看上去静止的东西,实质上也是在不断地运动,“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 (一)...
17
三、生命的衰老观
人的衰老是生命运动的必然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灵枢·天年》对此有详尽记载。 (一)衰老过程 衰老是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人类的肌体在生长发育完成之后...
18
第二节 寿夭观
生命是运动变化的,任何事物有开始就会有终结,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以下介绍天年、预期寿命的概念以及影响寿夭的因素等内容。...
19
一、天年及预期寿命
(一)天年与寿命 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指人的自然寿命,即生命的数量、长度。 寿命,即寿限,有时亦称寿夭,是指人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
20
二、影响寿天的因素
人类的寿命相对固定,但是就个体而言,人的寿命又有较大的差异。影响人类寿命长短即寿夭的因素有以下两方面: (一)先天禀赋的强弱是决定人类寿夭的主要因素 先天禀赋,...
21
第三节 健康观
中医养生保健是以维护人体健康、延年益寿为目的的,而生活质量要以健康做参考,长寿要以健康为基础。因此,正确的健康观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基础,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观念。...
22
一、西医与中医的健康观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而现代的健康观则是整体健康,其含义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身体没有疾病。 (一)西医的健康观 历史发展到近代,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飞...
23
二、形与神俱的健康标准
中医养生保健认为,形与神俱的健康人应该符合以下两方面的标准: (一)形体生理健康的特征 1.眼睛有神 《灵枢·脉度》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矣。”《灵枢...
24
第三章 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学习目标 学习目的:通过学习,充分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这些原则指导养生保健的实践活动。 知识要求: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基本原则。 能力要求:能够运用...
25
第一节 天人相应,和调阴阳
“天人相应”是《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是中医养生保健的精髓。“和调阴阳”是中医学养生保健、治疗疾病、康复功能的总则。...
26
一、天人相应
人与天地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自然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宜建立在与自然规律...
27
二、和调阴阳
中医养生保健从阳阳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观点出发,认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都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和调,才能维持“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从而保证机体的健康。 无论...
28
第二节 形神共养,养神为先
“形”,主要是指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五官九窍、肢体及筋脉皮肉骨等形体和组织器官。“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此指狭义之神,主要是指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 强...
29
一、形神共养
基于形与神的密切关系,中医养生保健形成了“形神共养”的养生原则。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情志的摄养,使得形体健壮,精力充沛、情志畅达,...
30
二、养神为先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灵枢·天年》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可见“神”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得神”“守神”,就能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