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命的物质观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的生命与世界万事万物一样,都是依靠天地之精气而产生,随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而生长变化的。就人的个体来说,生命来源于父母的先天精气,又有赖于后天精气的不断滋养和充盈而发育成人。中医养生保健非常重视精、气、神,称其为人生之“三宝”。
(一)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精是构成生命个体的最基本物质,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调节代谢和生理功能的作用。
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与生俱来,先身而生,它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构成胎元的原始物质,是形成生命的基础。后天之精后天产生,后身而生,它来源于人出生之后,由脾胃从饮食中获取的水谷精微和脏腑所化生的精微组成。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关系密切。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相互滋生、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封藏于肾脏,统称为肾之精气。精除了在脏腑功能活动中被部分消耗外,其余的则成为脏腑之精,如若脏腑之精充盈,盈余的精则藏于肾。
补肾养肾、惜精保精为养生的原则。《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精辟地描述了肾中精气与生命运动的密切关系。自古以来中医都将补肾养肾、惜精保精作为养生基本原则之一。肾藏精,主生长发育。肾中精气与生长壮老、生命运动密切相关,有着盛则俱盛、衰则俱衰的同步联系。
(二)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
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世界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这一精气学说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形体的基本物质,亦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动力保证。
气是构成人体形体的基本物质。人类生活在宇宙天地上下气交之中,是由气构成的,与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是天地形气阴阳相感的产物,是物质世界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的结果。人的生命机能源于人的形体,而人的形体又必须依靠摄取自然界的一定物质才能生存。像《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神乃自生。”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自然万物的原始材料,如清气等。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动力保证。中医学认为,“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气,既是构成人体形体的基本物质,又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动力保证。人体内的气不断地进行着升降出入的运动,由此推动和调控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养气为养生的原则。气是构成人体形体的基本物质,亦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动力保证,中医养生将养气作为基本原则之一。因此,气强则身强寿长,气弱则身弱寿夭。
(三)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
神是在生命机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更为高级的机能活动。
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神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包括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者,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神与精、气、血、津液关系密切。神的产生和其作用的发挥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同时,人体的脏腑组织、气血津液等功能活动的正常运行,又必然受到神的主宰和调控。如《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摶谓之神”,战国时期荀况《荀子·天论》说“形具而神生”。
养神调神为养生的原则。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中医养生亦将养神、调神作为基本原则之一。因此神充则身强寿长,神衰则身弱寿夭。
精、气、神三者概念不同,但是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神由精所化生,在神形成后,又需要精的滋养。所以,精能生神,神能驭精,精足则形健,形健则神旺;气能生神,神能御气,气盛则神旺,气衰则神病,气绝则神亡。精、气、神既是生命组成的基本物质,又是生命活力的保证。所以,历代养生家在养生保健的理论和实践中都非常重视对精、气、神三者的调养,明确了养精、益气、调神的养生保健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