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调摄情志

第二节 调摄情志

情志,类似于情绪,是人体脏腑生理和精神活动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正常情志情绪反应,有喜、怒、忧、思、悲、惊、恐七种,故称“七情”,可分成喜、怒、悲(忧)、思、恐(惊)五类,或以喜、怒、悲、思、恐为代表,常称“五志”。中医学认为,情志是由五脏之气化生,如心主喜、肝主怒、肺主忧与悲、脾主思、肾主恐与惊,而情志失调则容易损伤脏腑气血,影响健康,引起疾病,甚至缩减寿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过极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与悲伤肺”“恐与惊伤肾”。《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南朝陶弘景《养生延寿录》指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情志对健康与长寿的影响,其影响多与情志刺激的程度、时间有关,主张调摄情志、祛病延年。调摄情志的具体方法虽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可分为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和情志制约法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