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制法

一、节制法

节制法,就是通过调和、节制情绪,以防七情过极,从而达到脏腑气血平衡的调摄情志的方法。《吕氏春秋》说:“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

(一)遇事戒怒

“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志、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祸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怒不仅伤肝脏,还会伤心、伤胃、伤脑,从而导致各种疾病。孙思邈《千金要方》指出:“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清代曹庭栋《老老恒言·戒怒》亦说:“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说明过怒伤身的严重危害性,故戒怒是养生调摄情志、节制情志的首要内容。

制怒之法,首先是以理制怒,即以理性克服感情上的冲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虽遇可怒之事,但想一想其不良后果,就可理智地控制自己过激之情绪,使情绪反应“发之于情”,“止之于理”。其次是提醒制怒,可在自己的床头或案头写上“制怒”“息怒”“遇事戒怒”等警语,以此作为自己的生活信条,随时提醒自己,也可收到良好效果。最后是怒后反省,每次发怒之后,反思反省,吸取教训,减少之后发怒的次数,逐渐养成遇事不怒的习惯。

(二)宠辱不惊

人世沧桑,诸事纷繁;喜怒哀乐,此起彼伏。老庄提出“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视荣辱若一,后世遂称得失不动心为宠辱不惊。对于任何重大变故,都要处之泰然,保持稳定的心态,不要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西医学研究也证明,情志刺激与免疫功能之间密切相关,任何过激的情绪刺激都可削弱白细胞的战斗力,减弱人体免疫能力,使人体内防御系统的功能低下而致病。

为了健康长寿,任何情绪的过分激动都是不可取的。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以便养神治身。对外界的事物的刺激,既要有所感受,又要思想安定,七情平和,辨明轻重,保持安和的处世态度和稳定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