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状态的基本证候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6年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基本证候有以下八种类型,可用以指导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辨证调摄和干预。
(一)肝气郁结证
肝气郁结证是由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导致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部异物感,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
(二)肝郁脾虚证
肝郁脾虚证是由于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部异物感,周身倦怠,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不爽,或大便秘结;舌淡红或黯,苔白或腻,脉弦细或弦缓。
(三)心脾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是指心血虚证与脾气虚证同时出现的证候。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头晕头昏,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或弱。
(四)肝肾阴虚证
肝肾阴虚证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疲乏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烘热汗出,潮热盗汗,月经不调,遗精早泄;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五)肺脾气虚证
肺脾气虚证是指由于脾肺两脏气虚、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疲乏无力,自汗畏风,易于感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或弱。
(六)脾虚湿阻证
脾虚湿阻证是指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湿浊内阻所表现的证候。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困倦多寐,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缓。
(七)肝郁化火证
肝郁化火证是指由肝气郁滞、气郁化火而致肝经火盛、气火上逆的证候。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胀头痛,眩晕耳鸣,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八)痰热内扰证
痰热内扰证是指痰火内盛、扰乱心神,以神志症状为主的证候。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悸心烦,焦虑不安,失眠多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