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按摩养生的应用原则
(一)针灸养生应用原则
1.掌握养生防病时机
掌握养生防病时机,直接关系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大致可分以下四种情况:
(1)注意日常保健:对于健康的人,可在平常用针灸防病强身、益寿延年。如宋代窦材《扁鹊心书》指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可以壮阳助元、强身健体。
(2)注意早期预防:在病症早期,当显露某种先兆时即用针灸预防,也是针灸养生的重要内容。如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下·痈疽第五》中提到:“凡卒患腰肿、附骨肿、痈疽、节肿风、游毒、热肿,此等诸疾,但觉有异,即急灸之愈。”实际上早期预防不仅适用于这类急性病症,而且也可有效地阻止多种慢性病及疑难杂症的发生和发展。
(3)注意因病而异:针灸养生还包括对于一些时作时止的病症,或有不同病史的个体在疾病的缓解期进行保健养生。对此,早在《素问·刺疟》中就有“凡治疟,先发如食顷”的针刺预防疟疾的记载。又如对患有支气管炎、哮喘等病症的个体,采用冬病夏治之法,施行三伏灸,能起到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4)注意三因制宜: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此为因地制宜。此外,尚有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等要求。
2.安全有效少痛苦
鉴于养生保健的对象多为健康、亚健康人群或病症轻微的早期患者,抑或是中老年朋友,所以应尽量选择相对安全有效而痛苦较少的针灸刺激方法。具体要求有如下三点:
(1)刺激方法要适宜:宜多采用艾灸、穴位激光照射、穴位磁疗法、穴位敷贴疗法以及耳穴压丸法等不易出现意外事故且无痛苦或痛苦较轻的方法。如用针法,毫针亦宜细针、浅刺,或用手指等按压腧穴;艾灸多采用艾炷灸中的隔物灸、艾条灸的温和灸以及针灸结合的温针灸等。
(2)穴位选择少而精:养生保健的针灸法,每次取穴不宜过多,一般以每次3~5个穴位为原则。如要调理整体机能者,可选几个穴位为一组,以增强其效果。在具体应用中,可酌情而定。
(3)刺激量小强度轻:针灸养生施用针灸手法时,应尽量采用刺激量小、刺激强度轻、刺激时间短、损失度小、容易接受的方法和手法,以既能使调理者或自我养生者接受又可达到养生保健目的为原则。
3.注意某些身体禁忌:对于某些身体情况,如过饥、过饱、酒醉、大怒、大惊、劳累过度等,或身体极度虚弱者,则不宜针灸。对伴有某些疾病,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
(二)按摩养生应用原则
1.应用有度:施术或自我按摩手法的要求是能够达到频率恒定、着实有力、手法连贯、刚柔相济。
2.应用有节:施术或自我按摩时间和用量安排妥当,应根据年龄、体质而定。一般每日1~2次,每次半小时即可。手法宜先轻后重,先慢后快。
3.应用有序:每次施术或自我按摩应自上而下,自外而内,自前而后,有序操作。此外,按摩养生要熟知经络穴位,取穴宜少而精,不可急于求成,不要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