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首重脾肾

二、首重脾肾

养生保健调养脏腑,宜首重调养脾肾两脏。

(一)调养脾胃

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精气血津液与神,无不仰仗于脾胃,而脾胃的强弱即关系到人体正气的盛衰、身体的强弱、寿命的长短。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足,气血充足,脏腑功能强盛,形强神旺,身健寿长;脾胃虚弱,水谷精微化源不足,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常,形弱神衰,身病寿短。现代研究认为,脾胃功能与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神经、循环、免疫等系统,都有密切关系。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故金代医学家李东垣《脾胃论》明确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调养脾胃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保障。调养脾胃要求益脾气,养胃阴;节饮食,适寒热;调情志,疏肝脾;常运动,健脾胃;等等。具体如饮食、生活起居、精神情志以及药膳、药物、针灸按摩、传统健身术等,均可获得健运脾胃的效果。

(二)调养肾脏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之精气不仅是繁衍后代的生命之源,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亦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基本物质。肾中精气的功能可概括为肾阴、肾阳两个方面,肾阴、肾阳是一身阴阳的根本,肾阴、肾阳的盛衰,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与衰老的进程。肾的精气充足,精足则神旺,身体健康,生命力强盛,尽享天年;肾的精气亏少,精少则神惫,体弱多病,生命力衰弱,寿短早夭。现代研究认为,肾脏与性腺、免疫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甲状腺、肾上腺皮质、下视丘等,都有密切关系,当肾的精气虚损时,这些功能都会发生紊乱,继而可导致各种病理变化和早衰。因此明代医学家虞抟《医学正传·医学或问》说:“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夭。”张介宾《类经》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精不可耗伤,节欲可防止肾精的过分泄漏,保精护肾实为养生健体、防衰抗老的关键环节。中医养生保健诸法之中,如房事有度、行房节欲、气功导引、药物、药膳等,均是节欲、保精以调养肾脏这一养生原则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