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差异形成原因
体质差异形成的原因、机制是极其复杂的,它是先天、后天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即“禀赋”,是指父母先天的胎传、遗传及婴儿在母体里的发育营养状况。父母的体质强弱、体形肥瘦以及性格类型可以通过胎传、遗传影响后代,使后代亦可出现类似的体质。另外,胎儿的发育状况,对体质的形成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形体始于父母,体质是从先天禀赋而来的,所以父母的体质往往能对后代产生一定影响。
(二)后天因素
后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精神情志、饮食营养等方面,其既可影响体质强弱变化,又可改变体质类型。
1.性别因素
一般认为,男子以气为重,女子以血为主;男子多刚强,女子多柔弱;男子劳作较多,女子有经带胎产。因此,男性多有气虚体质,女性常有血虚体质。
2.年龄因素
因为人体的结构、机能和代谢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的,所以体质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如俗话所说的“一岁年纪一岁人”便是这个道理。
3.精神情志因素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说明强烈的精神刺激可直接损伤人的机体结构,使健康体质的基础发生动摇。
4.饮食营养因素
《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人以水谷为本。”表明体质不仅与先天禀赋有关,而且与后天水谷、饮食营养相关。水谷营养是人体不断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但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衡,则会引起体质虚衰或体质偏颇。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可分为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其对体质的形成和变化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以下简要介绍自然地理因素对体质的影响。
清代徐徊溪《医学源流论》说:“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东南之人,气浮而薄。”说明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由于受着不同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生活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地区人的体质。由于外界环境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各地区人的发育,因此,形成了人类明显的地区性体质差异。
知识链接
《内经》的体质分类
《黄帝内经》中,体质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阴阳五行分类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的体形、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应、意志、性格,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又根据五音的太少,以及左右手足三阳经、气血多少反映在头面四肢的生理特征,将每一种类型再分为五类,共为二十五型,统称“阴阳二十五人”。本法强调对季节的适应能力为体质的分类依据。
2.阴阳五行分类
《灵枢·通天》把人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类型。本法是根据人体先天禀赋的阴阳之气的多少,说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3.禀性勇怯分类
《灵枢·论勇》根据人体脏气有强弱之分,禀性有勇怯之异,再结合体态、生理特征,把体质分为两类。其中,心、胆、肝功能旺盛,形体健壮者,为勇敢之人;而心、肝、胆功能衰减,体质孱弱者,系怯弱之人。
4.体形肥瘦分类
《灵枢·逆顺肥瘦》将人分为肥人、瘦人、肥瘦适中人三类。《灵枢·卫气失常》又将肥人分为膏型、脂型、肉型三种。由于人到老年形体肥胖者较多,因此,本法可以说是最早的关于老年人体质的分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