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养生的应用原则

三、运动养生的应用原则

我国传统健身术的应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掌握要领

传统健身术的锻炼要领就是意守、调息和调形的协调统一。这三者之中,最关键的是意守,只有心意、意念专注,方可宁神静息,呼吸均匀,导气血运行,即所谓“以意领气,以气动形”。如此,在锻炼过程中,通过内练精神、气血、脏腑,外练四肢、筋骨、经脉,可使内外和谐、气血周流,整个机体方可得到全面锻炼。

(二)强度适宜

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的强度。运动量太大,超过了机体的承受能力,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到伤害;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起不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某保险公司调查了5000名已故运动员的生前健康状况后发现,其中有些人40~50岁就患了心脏病,许多人的寿命竟然比一般人短。主要是因为这些运动员过度运动破坏了人体内外平衡,加速了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了生命进程,出现了早衰和早夭。所以,运动养生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

(三)松静自然

松静自然是指运动锻炼尤其是气功锻炼,练习时身体的放松与思想安静的配合,以及各种动作的顺其自然。松,主要是指身体的放松,尤其是肌肉关节要尽量地放松;此外,亦指思想放松。静,主要是指思想安静,即心里入静,排除一切杂念。自然,指形体动作、呼吸锻炼、意念调整,顺其自然,形体动作按照动作要领尽力而为,呼吸、意念则顺势而为。有些形体动作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去完成,如达不到动作要领的要求,也不可强求,要尽力而为、循序渐进、顺其自然,同样,呼吸、意念调整等,也要顺势而为,滴水穿石,功到自然成。

(四)持之以恒

运动锻炼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断地进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方面说明了“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不间断的重要性,水长流方能不腐,户枢常转才能不被虫蠹,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养生保健的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达不到锻炼目的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此外,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因身体的各个器官多有不同程度的衰老,运动、协调性都有降低,有的还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运动系统疾病,所以中老年人运动锻炼还应注意以下事项,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1.不要做负重类型的运动

人在做负重运动的时候,首先要憋气,而憋气会使肺内压升高,血液循环受阻,心脏负担增加,回心血量减少,易致脑供血紧张,出现头晕或昏厥;而在憋气完成之后,压力突然消失,回心血量突然增多,对于有动脉血栓、高血压病的患者而言,特别容易导致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尤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要做负重类型的运动。

2.饮食前后不宜立即运动

人若在进食后立即运动,由于主管消化的神经受到抑制,常出现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蠕动减慢,同时,运动时血液供应在消化系统方面会有减少,这些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容易造成消化性功能失调或引起疾病。同理,如果运动之后立即进食,也会造成消化功能的紊乱,造成一些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对于消化系统已经出现衰老的中老年人,不宜进食后立即运动,也不要运动之后立即进食。

3.尽量保持正常体位运动

老年人常有动脉硬化,血管较硬、弹性差、脆性高,有的血管内还有斑块或血栓。低头运动极易让血流突然汇集于脑部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现脑出血。而且即便没有出现脑出血,但恢复正常体位的时候,大脑的血流量在短时间内突然减少,出现大脑供氧不足,也会出现晕厥等现象。所以,老年人宜尽量保持正常体位运动,尽量不要做类似于低头、倒立等将头向下的倒置型运动。

4.运动前应先做准备活动

中老年人在运动前,应先做好运动的准备工作,活动活动关节,放松一下肌肉,使肌肉处于适当的紧张状态,这样可以避免运动拉伤等情况的发生。